當時,國內生產纜索僅有12年的歷史。為了論證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周寶生與有關部門的同志遠赴上海進行考察,累了就在車上打個盹,餓了就在路邊小店扒幾口飯。
如今,這個組辦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wěn)了腳跟,成為我國纜索生產行業(yè)的佼佼者。它生產的"田野"牌橋用纜索被國家經貿委列為"國家重點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被科技部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已被采用于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荊州長江大橋、軍山長江大橋和緬甸瑪哈邦多拉大橋等多座國內外大橋。小組長創(chuàng)造了大奇跡!
周寶生開拓創(chuàng)業(yè)的勁頭更足了。他帶領一班人又接連辦起了田野焊絲廠等多家"高、精、尖"企業(yè),組建成了集科研、開發(fā)、生產、經營于一體的企業(yè)集團---湖北田野集團公司,已將八組打造成國內頗有分量的磁性材料、焊接材料、重型釬具、橋用纜索、新特藥產品生產與科研基地。
腳踏實地:走出了"一闊就變"的怪圈
海拔一米八,腰圍一米零幾,體重零點一零五噸。周寶生身體魁梧,偉岸有余,可謂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誠然,周寶生的生理特性只是一種表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最令人欽佩的還是敢于與困難挑戰(zhàn),敢于擔擔子,敢于開拓進取。這就是周寶生堅強脊骨真正的超人之處。他這個農民的兒子是"地球村"上最小的不夠品"組官",卻挾著時代的雄風在村口起步,成為了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積極索者。
官橋八組倉廩足、民風淳,周寶生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了。他有了一串閃光的"頭銜":湖北省十佳村黨組織書記,湖北省十大杰出公民,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家,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第七、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六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等。盡管他頭上有一長串耀眼的光環(huán),周寶生仍愿意做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周寶生"出名"不"慕名"。上面來的領導不止一次地問他,要不要挪一挪位置。他總是笑著搖搖頭:"感謝領導的關心,我能當好這個組長就不錯了。另外,當這個組長,并不妨礙我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比如雷鋒,我看他就不一定適合當什么軍長、師長。把名利看淡點,事業(yè)就旺點;把名利看重了,事業(yè)就沒了。"周寶生有他的主張,新農村這幅畫還沒有畫完,正畫到精彩的地方,他不能停下。他說:"我的事業(yè)在農村,在我的家鄉(xiāng)。這里的村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領導大家共同致富,過上和諧康樂的生活,是我的理想和責任。"
1995年,官橋八組推掉了一座荒山,建起了高標準廠房和一排排專家別墅。當時,周寶生也承受著不少風言風雨。有人說,他這里在擺闊氣、出風頭,是"錢多了,沒地方花"。事實證明,周寶生舍得花錢"筑巢引鳳",又是一著妙棋。
作為湖北田野集團公司的老總,周寶生現在應該算是"發(fā)財"了,不過他是讓集體發(fā)財,讓村民發(fā)財。不少人說,憑周寶生這樣的才干,如果他一門心思干自己的,嘉魚縣肯定會多出一個千萬富翁。但周寶生沒有那樣做。他"發(fā)財"不"慕財",至今仍然過著和八組群眾一樣的生活。
在有的人眼里,一個擁有8億多資產的集團公司老總一定會財大氣粗,出手闊綽。然而,他儉樸、廉潔、正直的美德一直沒變,他時刻提醒自己:黨組織培養(yǎng)了我,我應該知道肩上的責任有多重。凡經常與周寶生打交道的人都有一個同感,今天的周寶生仍是過去那個艱苦樸素的周寶生。他每次到武漢出差,辦完事后再晚也要趕回來,一是怕耽誤工作,二是為節(jié)省費用。到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期間,他的一位好友請他吃飯,要了一瓶高檔酒。周寶生硬是不準開瓶,趁那位朋友上洗手間時,他悄悄地到服務臺換了一瓶廉價的普通白酒。好友不理解。周玉生說:"我們都不是講究吃喝的人,沒有必要把錢浪費在吃喝上。"
官橋八組的制度很嚴格,令行禁止,說到底是當家人周寶生率先做出了好樣子。20多年來,周寶生曾面臨著不少考驗和誘惑,但他堅持一個標準---"自己的利益可損,八組群眾的利益不可損!自己的利益可丟,共產黨員的形象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