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
尋找人生的最"佳"跳臺
胡佳,1983年1月出生于湖北武漢,1994年進入廣東隊,1999年入選國家隊。曾獲2000年國際游聯(lián)跳水大獎賽總決賽男子10米跳臺冠軍和悉尼奧運會男子10米跳臺單人、雙人亞軍;2001年第9屆世界游泳錦標賽男子雙人10米跳臺冠軍和第9屆全國運動會男子10米跳臺亞軍;2002年全國跳水錦標賽男子10米跳臺雙人冠軍、單人亞軍;2003年第10屆世界游泳錦標賽男子雙人10米臺季軍;2004年國際跳水冠軍巡回賽上海站男子10米臺冠軍、第14屆世界杯跳水賽男子10米跳臺亞軍、雅典奧運會男子10米跳臺冠軍;2005年國際泳聯(lián)跳水大獎賽美國站男子10米臺雙人冠軍、加拿大站男子10米臺亞軍、珠海站男子10米臺單人亞軍、雙人冠軍和游泳世錦賽男子10米臺單人賽冠軍、雙人季軍與十運會男子10米臺亞軍;2007年曼谷大學生運動會男子10米臺冠軍;2008年跳水大獎賽馬德里站男子10米臺冠軍等。
為了夢中的奧運金牌,原本只有1.7秒的高度胡佳曾走了16年之久。
當他走出"千年老二"的陰影,許多人意識到新的"跳臺王子"的到來之時。
視網膜脫落讓胡佳一次次走了手術臺。艱難復出后,無情的打擊接踵而至,可謂用"慘淡"來形容。
起落之中,真實的胡佳究竟是什么樣的呢?他到底是如何越過人生路上的一道道難過的坎兒?
1.7秒走了16年
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的最后一枚金牌于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3點在奧林匹克水上綜合中心產生。被安排在最后進行的是男子10米臺單人的比賽,中國跳水隊的田亮和胡佳聯(lián)袂參與該項目的金牌爭奪。
田亮預賽和半決賽總分690.51分名列第三,胡佳以670.74分名列第四晉級決賽。在預賽和半決賽中發(fā)揮最穩(wěn)定的是澳大利亞選手馬修·赫爾姆,他以722.40的高分獲得預賽和半決賽總分的第一名,加拿大選手德斯帕蒂以710.01分列第二位。但是,計算帶入決賽的半決賽成績中國選手和排名靠前的德斯帕蒂、赫爾姆的差距并不大。
決賽第一輪動作中,胡佳率先登場,向前翻騰三周半,曲體的動作完成的十分完美,入水效果尤其的好,得到了83.70分。隨后出場的田亮發(fā)揮的更加出色,得到了95.88的高分。第一輪后田亮領先德斯帕蒂排在第一,胡佳排在第三位。
第二輪,胡佳利用一個"新學"的動作得到79.56分,而田亮又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一個難度系數(shù)3.5的動作,再次得了90.30的高分。兩輪后,田亮排第一,赫爾姆排在第二位,胡佳排在第三位。
第三輪動作開始,胡佳與田亮的動作完成的不錯,但在入水時的水花都有點大,分別得到84.15分與73.50分。
三輪動作過后,田亮還是排在第一,但領先優(yōu)勢縮小了,胡佳下降到第四。就在人們以為勝利的天平再次傾向田亮時,形勢卻發(fā)生了逆轉。
第四跳成為分水嶺。胡佳憑借拿手的407B(難度系數(shù)3.5)得到了93.45分,排名陡然躍至第一。前一年巴塞羅那世錦賽,胡佳也選用了這個動作,但只得了70分。407B雖然難度系數(shù)不是最高,但很難掌握,至今各國選手中也只有胡佳一人敢把它拿出來亮相。
第五輪開始,胡佳這輪的動作征服了裁判,4個裁判給了10分,得到98.94的高分,他依然排名第一。成敗與否就看最后一跳了。悉尼奧運會上,一直領先的胡佳就是在最后一跳功虧一簣,金牌被后來居上的田亮奪得。
最后一輪,前3名的爭奪達到白熱化。最后一跳,胡佳牢牢把握了自己的命運,非常漂亮地起跳翻騰轉體,完美地入水,全場掌聲雷動。這樣出色的表現(xiàn)自然也被裁判看在眼里,果然在隨后的打分中,裁判一致給出了高分。在7個裁判中,有5名被征服了的裁判給出了滿分10分。胡佳得到了100.98的高分,超過了100分。這一得分也是當天決賽的最高分,震驚了全場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