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通過海洋走向世界的諸多水道中,渤海海峽、臺灣海峽、瓊州海峽堪稱三大“黃金水道”。其中,臺灣海峽是連接東海和南海的“海上走廊”,介于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平均水深約60米,全長170公里,平均寬度100海里地處東海與南海之間要沖,其價值絕不僅僅限于航運。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后,便依靠美國第七艦隊的力量立即封鎖了臺灣海峽,切斷了大陸南北間海上交通。從那時開始,中國海軍的戰(zhàn)艦就不得不繞臺灣島而行,先到東海公海上,再南行穿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這給中國大陸東海到南海間的軍事活動帶來極大的不便。
1974年5月,當時的南越軍隊在西沙挑起戰(zhàn)事。中國海軍為了爭取時間增援西沙,擬以艦艇強行通過臺灣海峽。這是新中國成立25年來的第一次。臺灣方面是阻是放,當政的蔣經國請示已經休養(yǎng)的蔣介石,蔣介石的一句“西沙戰(zhàn)事緊哪”,使中國海軍免去了在臺灣海峽的戰(zhàn)火,并掌握了在西沙的海上主動。
這一事件表明,大陸與臺灣本是“同根生”,有“外患”時還是有得“商量”,臺灣海峽不管怎么說,是在中國人的手里。但是,隨著臺灣政治風云的變幻,如果臺灣島從祖國的懷抱脫離出去,再出現類似的情況時,誰還能再說一句“西沙戰(zhàn)事緊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