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點睛
他是有錢人, 卻偷一袋谷種, 這還不算, 還連續(xù)不斷地偷別的東西, 到最后發(fā)展成連一個十元錢的打火機也偷。其實, 他偷的是物件, 丟失的, 卻是心靈……
納悶兒
陳永林
水生第一次偷的東西竟然是一袋谷種。谷種是雜交的新品種, 是村主任福生從縣種子公司買來的。
因天黑了, 福生準備第二天分谷種。
福生出門時, 水生還在看報紙。福生說: “支書, 還不回家? 水生說:
“你先走吧。 福生出門時, 拉亮了燈, 水生像沒發(fā)覺, 仍看他的報紙。
第二天, 福生吃過飯, 一進村委會, 傻了眼, 谷種不見了, 福生驚出了一身汗。谷種60 斤, 一斤4 塊錢, 賠240 塊錢事小, 問題是這谷種是縣種子公司按指標給的, 大村給100 斤, 小村給60 斤。
這時, 水生進門了。福生說: “支書, 谷種丟了。 水生一臉驚愕: “丟了? 福生說: “丟了。 水生問: “誰偷走的呢? 福生搖搖頭。水生說: “這鑰匙只有我們兩個人有, 你不會懷疑我偷的吧? 福生說: “支書說哪里話?
支書偷谷種干嗎? 是不是小偷撬開了窗子的插銷, 爬進來了? 福生一看, 插銷好好的, “要不就是誰配了我們這門的鑰匙。 進來了幾個分谷種的村人。水生說: “谷種被人偷了。 “偷了? 村人都有點兒不相信。谷種放在水生和福生的辦公室里, 門鎖、窗鎖都沒撬開的痕跡, 小偷怎么偷? 水生說: “是偷了, 你們不會懷疑我偷了谷種吧? 村人都說: “我們哪會懷疑支書偷谷種? 支書偷谷種有啥意思? 一二百塊錢的東西,白給支書也不要。 “也是, 地上有100 塊錢, 支書也懶得彎腰撿, 還要這谷種? 水生說: “可這谷種實實在在的不見了, 我沒偷, 那誰偷了呢? 村人狐疑的眼光就落在福生臉上。福生臉就紅了: “我不會偷谷種。 水生說:
“那是我偷的? 10 年前我已經(jīng)偷過一回谷種了。 福生的臉更紅了, 手腳都顯得多余, 不知放哪兒好?!爸? 別這樣說, 以前都是我的不對, 錯怪你了,大人不記小人過…… 事實上, 那袋谷種是水生偷的。昨天傍晚, 福生走后, 水生目光落在谷種上, 想起10 年前的事, 心竟針刺樣痛。那時, 水生家很窮, 窮得吃了上頓愁下頓。村里丟了一袋谷種, 福生竟說是水生偷的, 理由是水生家是村里最窮的。憑水生怎么說他沒偷, 福生都不信, 福生還帶人在水生的家里弄了個天翻地覆, 仍沒找到, 福生就說水生把谷種藏到哪個親戚家里去了。弄得水生沒臉做人, 在村里也待不下去了, 去了南方。水生在一家磚廠學燒磚, 能吃苦的他, 僅兩年, 就學會了燒磚的絕活兒, 后來水生承包了磚廠。幾年后,口袋就鼓了, 那可不是一般的鼓, 而是鼓得口袋都快撐破了。水生不想一輩子在外混, 把磚廠轉給了別人, 回村了。水生在村里辦了個磚廠, 水生廠里的磚燒得好, 賣得又比別人的便宜, 因而生意極好, 錢又大把大把進了水生的口袋。
后來, 村人選舉村干部時, 水生給每戶100 塊錢, 水生選上了。水生又到鄉(xiāng)里“活動 了一下, 水生就成了村支書。
水生拎那袋谷種時, 心里說, 10 年前你們不是說我偷了谷種嗎? 我這回就真的偷一次, 要不, 10 年前我白白被冤枉了。再說, 這可以栽贓到福生的頭上, 也算報了一箭之仇。
村人真的以為福生偷了谷種, 水生那么有錢, 絕不會偷這只值200 塊錢的谷種。福生已臉紅耳赤, 語無倫次地說: “我真的沒, 沒偷…… 福生的聲音怯怯地顫抖著。福生這心虛的樣子更讓村人以為谷種是他偷的。
水生在心里得意地笑了。10 年前, 水生也是這樣說的, 可福生說: “你沒偷谷種, 為啥臉紅? 這不是做賊心虛嗎? 水生對村人說: “這谷種丟了就丟了, 可能那個人是一時糊涂, 這事就別追究了。這谷種是在我的辦公室丟的, 我也有責任, 我個人拿300 塊錢賠你們的谷種。你們放心, 下午我就去縣里想辦法弄谷種來, 不能誤了播種。 后來, 水生又偷了幾回東西。開初, 水生是故意偷。水生想, 我就不信村人會懷疑是我偷的。村人真的從沒懷疑過水生會偷東西, 不相信的理由很簡單, 像水生那么有錢的人怎么會偷這樣不值錢的東西。
水生偷順手了, 后來一見他喜歡的東西, 手就癢, 就情不自禁去偷。
一回水生在一家酒店, 看中了一個男人的打火機。水生的手從男人口袋里抽出來時, 被男人抓了個正著, 水生的手里還捏著打火機。其實那打火機很便宜, 10 塊錢就能買到。
村人聽說了這事都挺納悶兒, 水生這個百萬富翁會去偷10 塊錢的打火機?
佳句品讀佳句: 福生已臉紅耳赤, 語無倫次地說: “我真的沒, 沒偷…… 福生的聲音怯怯地顫抖著。
品讀: 福生的面部表情是臉紅耳赤, 語言是語無倫次, 聲音是怯怯地顫抖著, 好一副“做賊心虛 的模樣。作者把一個受了冤枉而無可剖白的人物形象通過肖像、語言給寫活了。
賞析感悟本文記敘了水生為報仇而偷谷種栽贓福生, 然后越偷越順手, 最后發(fā)展成不偷就手癢, 連廉價打火機也偷的劣行。這件事說明一個道理: 嫌怨生小隙, 小隙不堵則會生危機。古人說: “患生于所忽, 禍生于細微。 諺語又講: “千里之堤, 潰于蟻穴。 細節(jié)養(yǎng)成習慣, 習慣形成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 在這個命運的鏈條上, 我們時時刻刻要注意自己的心靈健康, 萬不可讓陰暗驅逐了陽光。
(作家于曉威推薦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