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出業(yè)績良好的公司股票,買入表現(xiàn)糟糕的股票,無異于給雜草施肥,并拔掉鮮花。
—彼得·林奇
我們的困惑
1. 為何割肉?又為何不割肉?
2. 為什么總會發(fā)生“贏顆糖”卻“輸間廠”的悲???
“割肉”的痛苦
秦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秦先生的孩子需要立即支付2萬美元學費,而他獲得現(xiàn)金的唯一方法就是賣掉手中持有的部分股票。
秦先生投了點錢在美股。在金融危機前期,秦先生覺得“福特”的價格已跌得夠低了,就抄了個底,沒想到“本來想在18層地獄抄底,地獄卻改成了36層”,秦先生購買“福特”的成本是4萬美元,但現(xiàn)已跌至2萬美元。幸運的是,他還曾投資5 000美元,以每股25美元的價格購進了200股百度的股票,現(xiàn)在這只股票已經(jīng)漲至每股100美元,賣掉百度股票也可以付清學費。
秦先生非??春冒俣?,他覺得百度憑借其在中國搜索市場上的領先地位,業(yè)績將不斷增長。而在美股中,秦先生的最痛就是“福特”。
秦先生坐在電腦旁,苦苦思索,始終無法作出最后的決定,到底是拋“百度”還是“福特”?如果你是秦先生,你會選擇拋出“百度”還是“福特”?
□ 百度
□ 福特
秦先生猶豫再三,最后還是選擇了拋出“百度”。盡管他很看好百度未來的走勢,但“千做萬做,割肉的事情不做”,“福特”套得實在太深了,秦先生實在下不了“割肉”的手。
的確,在股市中最難的就是“割肉”。每次看到“割肉”這個詞,筆者都不禁要拍案叫絕。發(fā)明這個詞的人真應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詞對那些虧損后“死了都不賣”的投資者的描繪實在太形象了。
相比“割肉”的“痛苦”,在股市中贏利就顯得有些乏味了。“套現(xiàn)”、“賺錢”,這些字眼體現(xiàn)出的高興程度,能與“割肉”的痛苦程度相比嗎?
秦先生之所以寧愿拋售一向看好的“百度”,也不愿拋售前景并不明朗的“福特”,原因僅僅是受不了“割肉”的痛苦。同樣的東西,人們失去它所經(jīng)歷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帶來的快樂。試想,今天你丟掉錢包,錢包里有1 000元,會給你帶來幾天的不快?而若是公司發(fā)給你1 000元的獎金,此時此刻你可能會很高興,但這股高興勁兒會持續(xù)幾天?至今,很多人還能回想起小時候丟掉100元時的懊悔和自責,但3年前發(fā)了多少年終獎,就不一定能想起來。
測試:
有這樣一個游戲,擲一枚硬幣,正面為贏,反面為輸。贏了可以獲得1 000元,輸了就失去1 000元。請問你是否愿意參與呢?
□ 愿意
□ 不愿意
從概率上說,這個游戲絕對公平。但大量的實驗結果證明,多數(shù)人并不愿意玩這個游戲。為什么人們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呢?
這個現(xiàn)象同樣可以用“損失規(guī)避”來解釋:雖然正反面出現(xiàn)的概率相同,但是失去要比得到更痛苦。輸?shù)? 000元,不舒服的程度超過了贏得1 000元的快樂。
當收益與損失的概率是1∶1時,大部分人會選擇放棄做這件事情。神經(jīng)學家對大腦進行的研究表明:人們遭到損失時的痛苦程度比享受快樂時的興奮程度要高,甚至有時前者能達到后者的2倍。也就是說,只有當擲一枚硬幣,正面為贏,反面為輸,贏了可以獲得
2 000元,輸了失去1 000元時,才會有人愿意參與其中。
“割肉”的心理,在商業(yè)和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舉例來說,在企業(yè)管理中,罰款比獎勵更讓人感到痛苦,也會更管用。例如一家工廠,一些工人被告知,如果你們能完成本周的生產(chǎn)任務,將獲得80元的獎金;而另一些工人則被告知,本周你們有80元獎金,但如果不能完成生產(chǎn)任務,就會失去這筆獎金。雖然兩者都是完成任務多拿80元錢,但在心理上卻有很大區(qū)別。在第二組工人看來,80元錢已經(jīng)是自己的了,若完不成就會“失去”金錢。結果果然不出所料,第二組工人完成任務的情況更好。而在對小孩的教育中,你不妨告訴他,如果他不能準時完成作業(yè),周末就不能去野生動物園玩。這樣的效果,或許比完成作業(yè)獎勵去野生動物園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