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政治學觀點看石油博弈(3)

石油帝國 作者:(英)鄧肯·克拉克


正是在寇松爵士(Lord Curzon) 式的歐亞棋盤上,美國謀求主宰權力將遭遇俄羅斯和中國的反抗,這種反抗也許是中俄之間的“競爭合謀”。中俄在未來的石油世界中將顯得更加重要,它們之間的對抗根深蒂固,但在當前天然氣合作和石油交易中得以修補。敵對雙雄已經形成夾擊攻勢,將把附庸國(如哈薩克斯坦)和遠方的帝國(如美國)視為暫時的入侵者。莫斯科的保守派和北京的強硬派對美國依靠軍事力量取得的進步毫不留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想建立世界新秩序、把世界變成自己的影子或成為言聽計從的原油供應點的圖謀,都注定要慘敗在沙漠地區(qū)。

最近的許多作品集中分析了石油與戰(zhàn)爭的關系(本章第4 節(jié)詳述)24其本質上是劫數難逃論者,把石油看做是引起主要地緣政治事件的唯一因素,甚至包括蘇聯的解體和美國所謂的反恐戰(zhàn)爭。在《世紀之戰(zhàn)》一書中,威廉· 恩達爾(William Engdahl)給我們講述了英美帝國通過發(fā)動戰(zhàn)爭重建世界秩序的作用。他指出,美國在伊拉克的冒險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石油。”25 石油集團的貪婪和借地緣政治霸權鞏固國家安全的誘惑,更增加了美國對石油的渴求。恩達爾認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動機就源于以石油為中心的戰(zhàn)略傳統,建立在“控制了歐亞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的歷史觀點之上。

然而,所有這些現代觀點都以具有本質缺陷的假想石油峰值為理論基礎,即石油生產已經或很快將達到高峰。石油峰值的神話經常被用來解釋幾乎所有美國在世界各地行為的動機。美國的外交和軍事政策目的是控制“地球上每一個主要的、潛在的石油資源、輸送管線”。以至于美國有權決定“誰以什么價格得到多少能源”。26 美國的戰(zhàn)略目的顯然是要有能力拒絕像中國這樣-20-Empires of Oil石油帝國的對手提出的石油要求。按照這樣的理論,一旦實現軍事控制,能源多米諾骨牌就會在世界范圍內一張一張倒下去(特別是格魯吉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島、利比亞、蘇丹、哥倫比亞)。照此推理,對石油全球范圍內的控制是真正集體毀滅的武器。27我們得到的教訓是,盡管基于石油帝國論建立的模式能幫助我們理解當今世界,但是由于想象可能走向極端,這樣的想象是不明智的:任何東西都絕對會陷入簡單的魔鬼決定論,在這里以石油為主的社會和石油集團缺少行動自由。

安迪· 斯特恩(Andy Stern)在《誰在石油戰(zhàn)爭中獲勝?》一書中關于為什么政府為石油控制權而發(fā)動戰(zhàn)爭的論述有所不同。28 他的理論同樣也是建立在有問題的石油峰值思想之上,認為幾乎所有行為都與石油有關,把戰(zhàn)爭看做是這種具有雙重行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該書論述了石油巨頭和美國帝國這兩個巨獸,它們對石油的爭奪與“貪婪、腐敗、好戰(zhàn)”29 相聯系。它們被指腐化和敗壞各國政府,并因遍及全球每個角落的可恥罪行受到譴責。

因此,斯特恩告誡我們,“我們將會目睹戰(zhàn)爭更加頻繁,更加慘烈?!?0 問題是,雖然斯特恩列舉了石油在國家安全方面起決定作用的實例,但是宿命論觀點在認識過去和感知未來時,要求把所有石油都封存起來。帝國與石油之間形成了牢固的聯系,表現出反復循環(huán)的宿命論,似乎要擁有帝國就必須擁有石油,而擁有和控制石油就等于擁有帝國。我們應該再次牢記單因素宿命論的危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