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押運的井隊技術員周達常抓耳撓腮,哭的心都有,司機劉希斌此時也顧不得心疼車了,把油門踩到了家,在泥里飛轉的輪胎都磨冒了煙,也沒有擺脫困境,萬般無奈只好求援了。
好在大同鎮(zhèn)能打長途電話,黑龍江勘探大隊從安達縣火速派出了一臺水泥車緊急趕來救援,前拉后推,誤在泥坑里的汽車冒著黑煙,在顫抖和呻吟之中歪歪斜斜地爬出了翻漿路段。天黑之前,車隊總算出了大同鎮(zhèn)。
剩下的路更難走,全靠太脫拉水泥車保駕。當太陽在高臺子屯屋檐下映出一片余暉的時候,錦緞般的晚霞染紅了天際,超載的汽車鳴著清脆的喇叭,把最后一車鉆機部件運到了井場。興奮的工人們?nèi)杠S歡呼:“勝利啦!
我們勝利啦!”帽子和手套被拋向了天空,汗水和淚水潤濕了面頰,粗啞的喉嚨迸發(fā)出一陣嘹亮的歌聲:
咱們工人有力量,
嘿!咱們工人有力量。
……
幾天以后,在高臺子屯的村邊上矗立起的那座聳入藍天的井架上,鮮艷的紅旗高高飄揚。32118 鉆井隊用最原始的方法,為松基三井搬來了一座鋼鐵之山,鉆機安裝一次成功,創(chuàng)出了松遼石油勘探史上第一個奇跡。
40 年后人們再回首那段令人鼓舞的往事,32118 隊人拉肩扛,艱苦創(chuàng)業(yè),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埋頭苦干精神,為后來大慶油田開發(fā)會戰(zhàn)中形成的一系列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奠定了雛形,正如毛澤東主席當年感慨的那樣,搞石油艱苦啦!看來發(fā)展石油工業(yè),還得革命加拼命。
1959 年的4 月上旬,打松基三井的籌備工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啟地層之謎的金鑰匙已經(jīng)擦得錚光閃亮,單等指揮部一聲號令,鉆頭將從鐘其權親手釘下的標樁處,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地層的深處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