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可操作性的育兒指南,市面上的各種理論很多,不是太淺太籠統(tǒng)就是太深太抽象;也看了很多媽媽成功的育兒案例,可照搬不了。教育這東西絕對因人而異,只有自己摸索,盡可能地讓自己成為“教育專家”了。
深刻的自?。河辛藢殞毢?,覺得自己在心智上一下成熟了很多,經(jīng)常開始思考一些比較“深刻”的問題了。教育的復(fù)雜性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為此也開始閱讀有關(guān)心理學(xué)的某些書籍。知道得越多,心理壓力越大。因為“正確”的教育自己就沒經(jīng)歷過,或者說正確的有為教育并不是被內(nèi)化在自己心里的(我也是上“興趣班”的一代)。
當(dāng)我想進一步揭開寶寶的心理發(fā)育之謎的時候,更多的卻是要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我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我性格的成因,有多少是遺傳,有多少是來自父母的行為影響。我發(fā)現(xiàn)只有把自己盡可能地整明白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寶寶。而且如果自己沒有達到快樂的人生目標的話,那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做到。教育的問題兜了個圈子回來,變成“自我教育”:只有自己先弄明白了人生的許多意義,才能讓孩子有個明白的人生吧。
平等的交流:尊重孩子并讓孩子將來也能尊重自己,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基本原則和最終期待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很難在處于強勢的情況下真正平等對待弱勢(尤其對方是個“不懂事”的孩子)。蹲下來跟孩子說話、給她挑選自用物品的權(quán)利,這只是最表象的東西,你能在堅持自己內(nèi)心價值的同時,真切地顧及她的感受并以她的立場做出決定嗎?(比如謙讓東西的問題)等她長大了,你能真正地放手讓她走,給她自由和信任嗎?或最基本的,你能每天抽出一些時間什么也不干,只是跟她聊聊天嗎?我正努力這樣做,盡管可能還很不夠,但我想這種努力貴在堅持。
最終我總結(jié)的教育辦法就是對孩子實行“無為教育”,對自己實行“有為教育”。自己先做到快樂,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到快樂,榜樣的力量總是最強大的。通過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自我教育”,來充實自己對教育孩子的認識,不斷地矯正自己的行為,使自己保持思考的習(xí)慣和自省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成為我行為的最新標桿,我做所有事的時候都會想,這樣做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也許有點過分,但最初總是要矯枉過正一下,才能在心里固化某些東西吧。
不知這種教育理念算不算另類,希望能找到更多有這樣想法的知音。
閆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