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款款步入八月悶熱難耐的夜晚中,瓏驤 的提包夾在一側的手臂之下,以便用另一只手護住眼睛。閃光燈的輝動,霎時從四面八方襲來,在灼熱刺眼的注目之下,她覺得自己似乎就要失去平衡了。由那位司機堅實的臂膀引路——又或許不過是哪個熱心的朋友——她任隨擺布地在由攝影師們組成的巨大漩渦之中左沖右突,直到抵達等待著的那輛轎車前。她壓低了頭,動作柔美協(xié)調地縮身到車里,滑到后座的另一側。
在身后的車門砰然關上之前——在車上任何人來得及系好自己的安全帶之前——司機就已經踩死了油門,開始加速,讓乘客們的后背緊緊地貼住了座椅。他們急速地通過一條窄巷,拐過急彎,然后再在另一條巷子里狂飆猛進。然而,這些堪稱特技的動作,依然沒能夠擺脫掉她的追逐者:在后視鏡里,她能夠看到他們的汽車頭燈——當他們拐過一個角落的時候會消失,不過,片刻之后,便又再度出現(xiàn)了。
汽車突然急轉彎,在一處交通燈前停了下來。現(xiàn)在,一大堆在車里或者摩托車上的狗仔隊記者們向她聚攏過來,等待著變燈的信號。她轉過臉,直直地盯著一位坐在一輛600cc本田摩托車上攝影師的眼睛。出于本能的禮貌,她面朝窗外,對著他微笑。他正在發(fā)動引擎,甚至他的摩托車頭盔遮到讓人只能夠看到雙眼的程度——不過她知道,他也正在回她以微笑。
好像他們早就彼此認識一般。經過了之前數(shù)年的時光,對于如何使用輕松、迷人的魅力來使記者們解除武裝的訣竅,她已經駕輕就熟。更重要的是,她學會了怎樣去操縱他們——就好像前人們巧妙地運用技巧曾經完成過的那樣——利用新聞界,來推動她自己按部就班的計劃和安排。
但是,在像現(xiàn)在這樣子的時候,對要聞奇事、對價值百萬的新聞照片的捕捉,使得那些“有時友好”的新聞界朋友搖身一變成了敵人。一切事情都急轉直下,失去了控制。
她的身體再一次被推到椅背上,毫無預警——司機正在闖燈,在湖濱主道上右拐到底。玻璃頂?shù)挠未凰医右凰业?,載滿了乘客,他們的聚光燈,間或打在使這個城市聞名于世的座座建筑寶藏之上。她對這些視而不見,只是直勾勾地看著眼前,看著她的司機那抹得油光錚亮的后腦勺,祈禱他清楚自己正在做些什么。
眼前再沒有交通燈了,這輛轎車搖搖擺擺地在車水馬龍間穿梭加速、絕命狂奔,以每小時七十邁的速度撕裂交通——而這里的限速卻是每小時三十邁——將車群遠遠地甩在了身后。但是,兩個駕著摩托的狗仔隊記者仍試圖追上,于是,轎車的司機便更加用力地緊踩油門。
現(xiàn)在,她能夠看到河岸對面被燈光照得明亮的花園了,往前一點的位置,巨大的旋轉木馬被粉色和紫色的燈光籠罩著——當車沖下大道時,一切都變成模糊一團了。“慢下來!”最后,她尖叫道——恐懼侵蝕了她那盡顯古典之美的臉龐。
“求求你,慢下來。噢,求你了!”
在他的母親于那場史上最著名的車禍中喪生之后,他的睡夢里就總是會重現(xiàn)那恐怖的死亡場景,經年不停。那些夢境,隨著時光飛逝已逐漸消隱褪色,但旋即又被新的夢魘所替代,而他,會向最親近的親朋好友們講述夢境中詭異變化的各種殘忍細節(jié):向他的弟弟哈里,向他的父親,甚至向他手下班底里信任的成員們。在這些恐怖的畫面之中,那條河不是塞納河,而是泰晤士河;那個城市不是巴黎,而是倫敦;車禍的犧牲者不是戴安娜,而是他一生的至愛:凱特·米德爾頓。
1997年8月31日,三十六歲的戴安娜與她最后的情人多迪·法耶茲一同喪命的那場事故的原因,最終也不過像其他大多數(shù)車禍一般平淡無奇。“帕吉特行動”——蘇格蘭場 特別立案調查,對戴安娜的死因進行了三年之久的調查取證——最終的結論是,駕駛她那輛轎車的司機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過法定標準三倍,而戴安娜,正是一場酒后駕駛事故的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