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但團隊合作也到處可以看到。那么,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中堅持自己的信念,妥善地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guān)系,避免孩子在復雜的競爭關(guān)系中受到傷害,失去信念。
同大人的世界一樣,孩子們的世界也到處充滿著壓力。如何同壓力打交道,其實從小學起就很重要,要及早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感動之心以及不害怕失敗的心理等等,這些良好心理的培養(yǎng)都有助于緩解孩子們的壓力。
讓孩子感到壓力的因素之一就是成績排名。從戰(zhàn)后的某時期開始,日本社會普遍認為按成績排名是不合適的。其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那個時期,運動會上不分名次。開始起跑后大家到某一地點為止全力奔跑,然后早到的等后來的,大家手牽手一起愉快地到達終點。這樣的話就沒有所謂的勝負之分,也就沒什么壓力了。但社會是向前發(fā)展的,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現(xiàn)在的日本,無論是升初中還是中考、高考,到處都是競爭,根本不可能大家手牽手一起前進的。相應(yīng)地就肯定會有勝者與敗者之分。這個社會是通過競爭原理來運轉(zhuǎn)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害怕孩子受到傷害而排斥競爭,讓孩子在所謂的溫室里成長,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而已。但也有人反駁說,如果從小就鼓勵競爭,那孩子就不再是溫柔善良的孩子。這么說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總的來說,正因為現(xiàn)在是競爭社會,所以更應(yīng)該教會孩子在競爭中學會更好的合作。例如,學習好的孩子可以輔導學習差的孩子的功課,學習差的孩子也許很會畫畫又或者擅長運動,這樣他就可以教學習好的孩子繪畫或運動。讓孩子明白這種合作關(guān)系是很重要的。
其實升學考試之類的競爭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如果因此勝出的人變得傲慢,又或者是看不起敗者的話,那他自身就有問題了。社會精英當中的很多人就被大家認為是這種人,但他們也只不過是在一定的規(guī)則中勝出而已,并不代表他們在整個人生中勝出,也許他們在其他方面就是失敗者。開高級車兜風之類的有錢人只是在一定目標范圍內(nèi)的成功者而已,不能說是人生的成功者。那么,究竟怎么樣的人才是人生的成功者呢?簡單來說,就是被人喜歡,有聲望,擁有很多朋友,被周圍人愛戴的人。這樣的人才是人生的成功者。
有的人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司就職,既有錢也有別墅,還有高級外國車,但卻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在公司里也不被自己的部下喜愛。據(jù)說,在宴會上他所在的桌子周圍都沒有人愿意靠近,只有當他叫某某人過去斟酒時,才借機跟別人說一會兒話。而被他叫住的人都兩三口把酒喝光,快快閃人。像這種人就是被別人討厭的人。像他這樣的人即便在仕途上很有成就,但卻是人生的失敗者。
父母經(jīng)常教育孩子們要正確面對競爭,這絕對不是什么壞事。因為這是社會現(xiàn)實,如果不能正確地教育孩子面對競爭,而是想要走捷徑蒙混過去的話,就變成了所謂的偽善,這樣最終也會害了孩子。當然在教育孩子正確面對競爭的同時,也要教育孩子們?nèi)绾卧诟偁幹羞M行良好的合作。可以拿孩子學校生活中的日常事例來教育孩子們合作,例如,班級活動,大掃除,又或者是照料花壇,共同研究,都是合作的典范。同時要告訴孩子志愿者是最高級的共同合作。有的人通過做志愿者跟社會底層的弱勢人群接觸,從而學會真正的善良,因為凡是會從社會的底層仰視社會的人絕不會是傲慢自大的人。通過這些讓孩子們懂得,那些在社會的頂端作威作福的人,只不過是些任性、愛出風頭、心胸狹窄的人。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既要讓他們明白現(xiàn)在是競爭社會,也必須同時教給孩子合作的意義。只有掌握好這兩方面的平衡,才能夠讓孩子成長為意志堅強且個性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