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擁有杰出的造巢本領,在了解這個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雨燕的缺陷。它們的個頭很小,所以力氣也很小,于是建巢使用的材料都很纖細輕便,如稻草、小樹枝等。
當我第一次遇到雨燕的時候,就發(fā)現它的身體好像有些殘疾。所有的雨燕都清楚,它們的腿不太靈便,幾乎無法維持身體的平衡。它們的腿也很小,很像魚鉤,可以直接從身體里探出去抓緊東西,但這個魚鉤卻很僵硬。再加上它的腿很短,這就使雨燕的行走不太靈活,它既不能跳也不能蹦。但是雨燕有個優(yōu)點彌補了這個不足:它們能夠依附在巖石,大理石屋檐下和平滑的檐壁上,而其他鳥類則做不到。我就曾看到我的雨燕朋友懸掛在光滑的檐壁上,最開始我還以為墻上有凸起可以抓呢。
因為有這些缺陷,雨燕安家的時候,最終選中了屋檐底下的墻壁。但是在那里,它們不能生蛋,否則蛋會從里面滾下來。所以雨燕會撿一些輕柔的稻草和落葉,用唾液把它們黏在巢穴的外面上。
雨燕造巢的秘密就在這里。它們的唾液相當神奇,能夠很快變得干燥和堅硬,比得上木匠最好的膠水。當巢建好之后,它們才會在里面產蛋,蛋是白色的,長長的。
在雨燕的生活中,雌性雨燕并不自由。以我們鴿子為例,雌性和雄性擁有同樣的權利和自由,但雌性的雨燕要承擔更多的勞動。像孵卵,雨燕先生就從來不管,這件事情完全由它的妻子完成。在它妻子孵卵的那段時間里,它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給妻子送一些食物,然后便去找別的雄性雨燕玩耍了。別人家的情況和它們家基本相似,雌性雨燕忙著孵卵,而雨燕先生們卻在互相串門。我曾告訴過雨燕先生,讓它向我們鴿子學習,幫助妻子承擔更多的工作,但它總以為我在開玩笑。
所有的準備工作終于完成了,我們在一個秋季的早晨出發(fā)。那天很涼爽,雨燕先生在前面帶路,我和另外五只雨燕在后面跟著它,大家一起朝南方飛行。我們的飛行路線常常向東彎曲或者向西彎曲,但總的來說,我們還是在一條向南的路線上飛行。
一路上,雨燕的食物很簡單,基本就是漂浮在河面和湖面上的蒼蠅和小昆蟲。它們每小時要飛大約五十英里——要知道它們的身材多么嬌小,這簡直讓人無法想象。雨燕不喜歡森林,因為在飛行的過程中,它們要向下尋找食物,森林里枝條縱橫,很容易讓它們受傷。它們喜歡開闊干凈的水面。它們舒展身體,張開鐮刀一樣的翅膀,快速地掠過水面,姿態(tài)優(yōu)美極了,絲毫不亞于劃過天空的老鷹。
劃過水面的時候,雨燕能輕松迅速地抓到小昆蟲,它們的眼睛可真尖,動作也夠精確!也許幾秒前,幾只昆蟲和蒼蠅還在陽光下手舞足蹈呢,這會兒已經成為雨燕的腹中餐了。
我們就這樣從小溪、池塘、湖泊的上空經過,雨燕就這樣匆忙地吃一點食物。
當雨燕掠過水面時,會濺起一些水花,于是雨燕迅速地吞下一些小水珠,這就是它們喝水的方式。雨燕討厭在大樹繁茂的森林里飛行,這也是原因之一。
當然,在開闊的地方飛行也有一定危險。當雨燕向下捕食昆蟲的時候,雀鷹也可能從上面攻擊它們。這時,它們無法再往下飛,因為再向下飛就會被淹死。
一天下午,雨燕們在一片很大的湖面上吃晚餐,而我則在幫忙照顧小雨燕。我在周圍盤旋著,忽然發(fā)現飛過來一只雀鷹。既然承擔了保護小雨燕的任務,我就應該勇敢地同雀鷹作斗爭,即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我毫不猶豫地翻了一個筋斗,擋在小雨燕和雀鷹的中間。雀鷹顯然沒有想到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它來不及估算我的重量(我至少比它重五盎司 ),便對我發(fā)起攻擊。它的爪子抓到我的尾巴,并且扯下了好幾根羽毛。它在空中盤旋著,以為自己收獲很大,當它發(fā)現自己只不過抓住了幾根羽毛時,小雨燕早就躲進了叢林,消失得無影無蹤。
雀鷹很生氣,兇猛地朝我撲過來。它的身子小小的,爪子更小,我根本就不害怕它。我沉著應戰(zhàn),向上翻了一個筋斗。它在后面窮追不舍,我又快速地向下沖去,它依然緊緊追趕。
接著我高高沖起,但它仍舊不肯放棄。不過它的速度漸漸慢下來了,因為它害怕高空。在高空中,我可以用力扇動兩只翅膀,可是它卻只敢扇動一個翅膀。它拿我一點辦法都沒有,顯得精疲力盡,我決定給它好好上一課。
打定主意后,我立刻將計劃付諸實施。我快速地向下沖,雀鷹也跟著我向下沖,向下、向下、向下……我們離湖面越來越近了,眼看就要撞到湖水了,我向前沖了幾英寸,借著一股暖流向上飛去。
大家都知道,空闊地區(qū)和峽谷地帶的空氣加熱之后,會向比較冷的地方循環(huán),形成氣流。我們鳥類常常借助氣流的作用,猛然間往高處飛去。我連續(xù)翻了三個筋斗,然后回頭望去,雀鷹已經掉到水里了。它沒能趕上氣流,在水里撲騰了好長時間,終于很狼狽地爬上岸,躲在厚厚的樹葉下面。那時,雨燕已經繼續(xù)踏上南飛的旅程了。
第二天,我們又遇到了一群野鴨。它們脖子上的羽毛和我很相似,都是五顏六色的,但身體的其他部位卻是雪白的。它們是河鴨,習慣生活在山中的小溪里,常常沿著小溪順流而下,捕食魚類。隨著河流漂一段時間,它們就會飛到原來出發(fā)的地方,每天的生活都這樣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