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古墓賊影 作者:滄海滿月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地下埋藏中就葆有著她的身姿,有人甚至感嘆,地下中國比地上中國更為璀璨。有序的、研究性的考古發(fā)掘,可以向世人展示一個更為豐饒、博大的中國。然而,貪婪、無知的盜取,使無數(shù)遺存遭到破壞,沒有挽回的余地,令人遺憾,更令人痛惜!

古墓是人生終止時最后的定格,也是儲存墓主生活時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庫。疊疊累累的古代墓葬屢經滄桑變故,因各種原因往往多遭破壞。而最通常的破壞形式,是有意的盜掘。歷史上的盜墓相當普遍,甚至曾經成為某些區(qū)域的“地方風習”,成為某些家族的“營生手段”,成為某些社會群體的“行業(yè)特征”。

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從關于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中可以看到墓葬被有意破壞的事件。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被盜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冢,此冢距今約3 600年。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后,厚葬之風興起,于是盜墓行為日益盛行。陜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今所發(fā)現(xiàn)的先秦時期規(guī)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國應用科學考古方法發(fā)掘的最大的墓葬。這座古墓發(fā)現(xiàn)盜洞247個,其中有10多個盜洞直接打入槨室。

唐人所謂“群盜多蚊虻”、“荒冢入鋤聲”、“髓髏半出地”、“白骨下縱橫”等詩句,也反映了盜墓風習的普遍。唐代宗時,郭子儀父親的墓葬被盜掘,有人疑心是魚朝恩指使。而郭子儀在御前說到此事時,承認自己所統(tǒng)領的軍隊也多有破壞陵墓的行為。據(jù)史書記載,自唐末至五代初,關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之外,逐一被盜掘,無一幸免。

宋元明清時代的冢墓發(fā)掘和冢墓破壞事件不絕于書。作為政府行為的掘墓事件,最為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偽齊政權在中原地區(qū)對兩京冢墓的大規(guī)模破壞。劉豫曾經專設主管盜掘陵墓的官員“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元代蒙古貴族信用的僧侶,也有發(fā)掘南宋陵墓的行為。明萬歷年間,宦官陳奉處理民間盜發(fā)李林甫妻楊氏墓一案,為“得黃金巨萬”所誘使,竟然“悉發(fā)境內諸墓”,武昌市民反對其惡行,掀起激烈的抗議風潮,幾乎形成暴動。

縱觀古今,盜墓者可謂多如牛毛。翻遍盜墓強人的花名冊,里面既有貴為天子的皇帝,也有出身于草根的流賊,甚至還有墓主自家人。官盜者明火執(zhí)仗,民盜者聚蟻成堆,監(jiān)守自盜者防不勝防,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

是什么原因使這些人越來越熱衷于盜墓?盜墓活動為什么經久不衰呢?在盜墓者中曾經流傳甚廣的“要想富,去挖墓,一夜一個萬元戶”的說法可以拿來作為問題的答案。巨大利益的引誘驅使,讓這些盜墓分子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從事這項古老而又充滿誘惑的“職業(yè)”——獲取墓中財物。

盜墓者在盜墓的過程中,對陵墓進行野蠻地盜掘,這不僅破壞了陵墓建筑,還把陵墓主人的陪葬珍寶盜為己有。一般情況下,盜墓者看重輕便易攜而又價值昂貴的金屬器。但在盜掘的過程中,因為他們的野蠻行徑,遭到毀壞的歷史遺存不計其數(shù)。更有許多盜墓者,因為大件的陶器有時會因無法從狹窄的盜洞中搬出而進行惡意毀壞,無法帶走的壁畫,遭到他們的野蠻損毀。眾多陵墓在被盜之后,都會有尸骨遍地、瓷器碎片撒滿陵墓的現(xiàn)象發(fā)生。更有甚至,盜墓者為了掩蓋自己丑惡的盜墓行徑,竟然放火燒掉整個陵墓。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河南洛陽盜墓風潮曾經產生震動世界的影響。邙山古墓群遭到的破壞,可能是歷史上空前的。當我們手捧國外文物學者編集的有關這一時期洛陽出土的古代珍寶的華美圖冊時,自然會想到,在這些精致輝煌的文物被轉賣收藏的同時,又有多少看似樸陋無華但卻可能具有更為寶貴的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遭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壞。

湖南長沙古代墓葬,在近代也曾經遭受嚴重的盜掘。長沙的職業(yè)盜墓者,被稱為“土夫”或“土夫子”。著名的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就是1942年由長沙“土夫子”盜掘出土,后來又流失到國外的。眾多寶貴文物流失海外,與盜墓者的盜取、販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中國官方墓葬考古開始于1921年,國民黨中央地質調查所組織考古發(fā)掘。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10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建立,標志著中國考古事業(yè)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盜掘地下文物的現(xiàn)象也一度偃旗息鼓。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盜墓再度猖獗。

昔日墓葬排布密集、“無臥牛之地”的洛陽邙山,在盜墓者長期的盜擾下,如今已經是“十墓九空,甚至百墓九九空”。在周公廟遺址發(fā)掘之初,已經探明的22座西周大型貴族墓和14個星布其間的車馬坑遺址區(qū)內,形成于各個時期的數(shù)十個大小不等的盜洞隨處可見。如今,歷代帝王陵除始皇陵地宮和明清一些帝王陵之外,沒有被盜擾過的已經很罕見了。

盜墓活動,對逝者來說是最大的不敬;對生者來說,會帶來難以言狀的痛苦;對文明來說,是巨大的禍患。

面對中國歷史上發(fā)生的盜墓狂潮,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和世界各國進步人士,都感到莫大的恥辱和痛心。無論是古墓葬還是古文化遺址,都是不可再生的人類文明成果和人類遺產。當歷史進入21世紀之時,在中國華北地區(qū),盜墓賊已從挖掘墓穴轉向劫掠地面文明遺址、遺物,這是地下文物告罄的一個不祥之兆。

英國學者克利·馬頓和凱瑞·劉易斯·托馬斯說過:“我們還有機會,現(xiàn)在還不太晚,我們必須立即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大得多。我們要用這種力量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去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個不把物質置于精神之上的世界,一個人類與宇宙自然和諧共處的世界。”

但愿我們能為了這樣一個“世界”,人人都負起反盜護寶的歷史責任。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墓葬文化、盜墓史實,我們搜集了相對全面的史料、有關研究,以及一些野史、傳說,經過精心梳理,編撰成書。唯愿讀者在痛斥可惡、可悲的盜墓現(xiàn)象的同時,能有所警示,唯愿地下的亡靈能夠得到安息!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眾多師友的指導與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編 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