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為什么沒有抄底高盛

反思中國:我們做錯了什么 作者:(美)克里斯托夫·金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離不開資本的世界,是一個透過資本操縱和運行來主導全球政治、經(jīng)濟、軍事實力乃至一切的時代,而資本之王就是華爾街金融巨頭高盛。倘若中國有一天參與引領世界,不與高盛締結連理將無法成為真正左右世界經(jīng)濟命運的局內(nèi)人,而是永遠游離在金融資本舞臺的邊緣人。

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由華爾街引爆的次貸危機繼而演變成全球性經(jīng)濟危機進入高峰期,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內(nèi)的世界金融巨頭均遭受重創(chuàng),跌幅高達75%以上。

在那一刻,從某種意義上,中華民族走向世界、引領世界的強國之夢呈現(xiàn)百年不遇的最佳時機,緊急出手,直接抄底高盛股權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遺憾的是,我們始終沒有走出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簡稱中投)2007年5月抄底美國黑石基金首戰(zhàn)受挫的陰霾,在猶豫彷徨中貽誤了戰(zhàn)機。

百年一遇的機遇就這樣一逝而過。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

言下之意,智慧之人不迷惑,仁德之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中國而言,是一次百年一遇的出海機會。如果沒有這場危機,中國走出去的成本無疑會非常高。

中國若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間以民營或國營資本的任何形式,在紐約公開或店頭交易市場像“股神”巴菲特一樣果斷出手,那么今天中國極可能是高盛的最大股東。無論其他解釋如何,中國的隱性或顯性“金融話語權”將得到實質性飆升。

當時,抄底高盛的時機千載難逢。

高盛在第一波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差點陷入同行雷曼破產(chǎn)倒閉的難堪境地,無法獨善其身。幸虧高盛系統(tǒng)出身并在白宮做官的財長鮑爾森急中生智,臨門一腳出手相助,高盛才得以一夜之間改頭換面,轉為商業(yè)銀行,繞過一劫。

作為投資銀行,高盛主要從事投資銀行和證券業(yè)務,并不參與零售性借貸業(yè)務。然而,在前幾年次貸衍生品盛行的鼎盛時期,高盛作為華爾街一級投行,不可能與次貸“毒藥資產(chǎn)”和次優(yōu)貸“逐漸變質資產(chǎn)”相關的投資組合不沾邊。

次貸危機引爆了第一波金融風暴,金融機構首當其沖,形成打擊的震中。高盛的股價頃刻間從2007年的248狂瀉至2008年11月的50,接近75%的跌幅令人跌破雙眼。數(shù)月后,高盛股價直沖云霄,重歸180。

在那一刻,昔日稱王稱霸金融世界百年的大銀行家貝爾(Bear Stearns)、雷曼(Lehman Brothers)先后資不抵債,賤賣破產(chǎn),頃刻分崩離析。美國保險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看破紅塵后,投身聯(lián)邦政府,隱姓埋名,皈依佛門。而金融投資巨子美林集團(Merrill Lynch)危難中屈尊降貴,無奈中下嫁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改頭換面。 

在金融危機的風雨飄搖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行大佬們舍棄了顯赫身世,危機中匆忙出逃,一夜間變身商業(yè)銀行。

難以置信,高盛王國竟然在風暴中如此不堪一擊。

不過,高盛的綜合價值和整體實力不容挑戰(zhàn),在75%的跌幅區(qū)間,戰(zhàn)略抄底世界上最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并長期持有,對中國跳躍式跨入全球金融中心具有不容置疑的戰(zhàn)略意義。在危機的肆虐下,紐約股市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不少受金融危機連帶影響深跌后理應長期持有的優(yōu)良企業(yè)。于中國而言,擁有高盛一部分資產(chǎn)和股份是明智之策,一旦成功,事半功倍。

這樣的機遇百年不遇,高盛多次逼近目標價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