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癥狀
第一節(jié) 食欲不正常
【信號表現(xiàn)】食欲是對食物的期望,是在期望進食時感覺到的一種愉快感。食欲減退是臨床常見癥狀,但缺乏特征性診斷意義,應根據有關疾病的主要表現(xiàn)予以診斷。食欲亢進是指食欲的異常增加。食欲異常(異食癖)是指喜歡吃非食用性物質(泥土、頭發(fā)等)的異常行為,妊娠多好酸性食物、低鈉血癥喜進食鹽并不屬此范疇。
【疾病指征】
(1)食欲過于旺盛且容易饑餓,身體日漸消瘦,伴有口渴、多飲、多尿,這很可能是患了糖尿病。
(2)近期內食欲旺盛,但體重下降,并伴有乏力、怕熱、易出汗、易激動等癥狀。如果出現(xiàn)眼球飽滿并稍微向外凸出,可能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
(3)進食大量油膩食物之后,出現(xiàn)食欲明顯減退,并伴有腹脹、胸悶、陣發(fā)性腹痛等癥狀,則可能是消化不良造成的傷食。
(4)若食欲尚可,進食油膩食物后出現(xiàn)右上腹疼痛,這可能是膽囊出了毛病。
(5)暴飲暴食后突然發(fā)生上腹部劇痛,同時伴有惡心、嘔吐、發(fā)熱,服用止痛劑不能緩解癥狀,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的表現(xiàn)。
(6)突然食欲減退,見食生厭,尤其是見了油膩食物就惡心,同時伴有全身疲乏、腰酸無力、尿色深黃如濃茶,并見眼白發(fā)黃,可能是患了病毒性肝炎。
(7)食欲差,見食生厭,大便不正常,進食油膩食物就腹瀉,這是消化不良的表現(xiàn)。
(8)食欲不正常并有腹脹,且多在食后加重,平臥時腹脹可減輕,并伴有惡心、胃痛等癥狀,則可能是患了胃下垂。
40歲以上的人,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食后腹部飽脹,同時伴有倦怠、食欲下降、身體日漸消瘦,可能是患了食道癌或胃癌。
【醫(yī)護指導】造成食欲不正常的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胃炎。胃炎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1急性胃炎只要及時治療一般都可痊愈。治療原則是:去除致病因素,對癥治療,臥床休息;可服一些消炎藥如黃連素片和諾氟沙星,以消炎止瀉;嘔吐者,可以服用嗎丁啉;脫水嚴重者,可口服生理鹽水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發(fā)熱者,要吃一些退熱藥,并且臥床休息,不要受涼。在上述治療的同時,應注意飲食。
2慢性胃炎尚無特效療法,無癥狀者無須治療。應選擇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忌煙酒、濃茶,進食時宜細嚼慢咽。有消化不良癥狀者,可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等;腹脹、惡心嘔吐者,可使用胃腸動力藥如嗎丁啉或西沙必利;有高酸癥狀者,可使用樂得胃或泰胃美;有膽汁反流者,可使用硫糖鋁及胃腸動力藥,以中和膽鹽,防止反流;萎縮性胃炎者,可使用抗幽門螺旋桿菌,改善胃動力、增強胃黏膜營養(yǎng)等綜合方法進行治療,但應忌用制酸劑;伴惡性貧血者,應給予維生素B12和葉酸。
第二節(jié) 反酸
【信號表現(xiàn)】反酸病人常常會感覺一股“酸氣”從口腔中涌出,有燒心感,在餐后、躺臥或腹壓增加時尤為明顯,嚴重時可使病人夜間醒來;食物、酸味和苦味液體反流到口腔,部分病人可感到下咽困難,嚴重者食管疼痛甚至出血。
【疾病指征】當胃或食管出現(xiàn)病變,如胃炎、胃潰瘍、胃黏膜缺血或缺氧、幽門功能障礙時,均可使胃、食管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壞,導致胃酸分泌增多、賁門松弛、胃逆蠕動增強,使胃內酸性內容物經食管反流入口腔。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病人,胃酸分泌明顯增加,更容易發(fā)生反酸現(xiàn)象。在精神緊張、情緒憂慮和過度疲勞的情況下,大腦皮質功能發(fā)生紊亂,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調節(jié)植物神經系統(tǒng),因此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也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引起飯后“反酸”。長期頻頻“反酸”者,要警惕食管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