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知十分,不如行七分

曾國藩官場筆記 作者:神馬


曾國藩是這樣一個胸懷大志而不外露的聰明之人,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夠在為人處世上叱咤風(fēng)云、一展才華。

年少時的曾國藩很聰明,九歲的時候就讀完了五經(jīng),八股文寫得也很好。在曾國藩弟弟出生的時候,祖父隨即命題《兄弟怡怡》,讓曾國藩作一篇八股文。在當(dāng)時只有十歲的曾國藩很快就寫了出來。為此,祖父還贊賞說:“文中有悟性,必能以孝友乘其家矣?!?/p>

曾國藩在聽了這些贊賞之話后,變得飄飄然起來,還經(jīng)常在自己玩伴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華。

慢慢地,曾國藩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他覺得很奇怪。

一天,他問自己的祖父到底是何原因。祖父則說:“想要別人跟你在一起,切不可顯得比別人高明。得知十分,不如行得七分,人們都喜歡務(wù)實(shí)的朋友?!?/p>

祖父的話使曾國藩深受震撼。自此之后,曾國藩很少在人前賣弄自己,反而虛心向他人學(xué)習(xí),做人謙虛踏實(shí)。

為官之后, 曾國藩始終堅持著“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的準(zhǔn)則,這樣的行事準(zhǔn)則最終使他成為了一個文能治國、武可用兵的名將、名臣。

曾國藩的確不失為一個智者,在祖父一句話的提醒下,他立即明白了玩伴越來越少的癥結(jié)所在,并能夠及時改正。所以,他的人緣越來越好,也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從而穩(wěn)定了自己在官場上的地位。

這也是曾國藩能夠在為人處世方面冠領(lǐng)群雄的原因所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個胸懷大志而外露的人,很容易遭受他人猜疑、妒忌而受到不必要的牽連和意想不到的后果,隱蔽鋒芒,才是最佳的為人處世之道。

曾國藩經(jīng)常在深夜反躬自省,多次考慮自己的名聲是否超過了實(shí)際情況。在官場,最忌諱的就是名聲超過了實(shí)情。一旦自己對他人有了威脅,自己的境況就會很危險。

在湘軍聲勢日益強(qiáng)大,清廷猜忌日益加深的時候,曾國藩卻能以削減軍隊的做法來打消朝廷的顧慮,從而讓自己全身而退,說明了曾國藩做官的高明之處。

在曾國藩的晚年,更是看重“知十分而行七分”的做官箴言。他還諄諄告誡他人一定要以此作為處世、做官的重要原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