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對功名利祿的向往就十分強烈,尤其是居高位者,每每容易在權(quán)力欲望中迷失,變得瘋狂。
可是,曾國藩確認為:“為官應當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逼渲械恢?,可見一斑。正是這種淡薄名利的心理,讓曾國藩最終得以保身。
雖然曾國藩一生都追逐于官場、戰(zhàn)場,但他的言行不乏高雅脫俗的表現(xiàn):一是追求淡泊的生活狀況;二是出仕后平靜的內(nèi)心境界。
淡泊者不求名利,曾國藩就此做出解釋:“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無他妄念也。此心多名快樂?。《呇赘絼?,蠅頭微利,則心智日益蹉跎也?!?/p>
曾國藩是一個清醒的人,他認為:“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比松趤y世,世態(tài)發(fā)展皆在混亂之中,何謂富,何謂福,都是很難說清楚的,所以人生少取為好。
他不僅自己謹守勤儉之道,他還嚴格約束家人,“教訓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其淡泊之心境,可謂極矣。
尤其是功成名就之后,他沒有像多數(shù)人那樣張牙舞爪,反而更加謹慎持家。
同治六年五月,曾國藩在家書中勸告歐陽夫人說:“居官不過是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好規(guī)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xiāng)之基業(yè),則罷官之后便覺氣象蕭索,凡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望夫人教訓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儉之意,則福澤悠長?!?/p>
在家書中,曾國藩十分透徹地看到了為官者所處的位置。他認為一個家族的生存、發(fā)展,根本在于勤儉耕讀,而在外為官、為將、為相、為圣賢,并不是長久之計。
很顯然,自古以來,像曾國藩這樣做官做到一等人物的始終都只是極少數(shù)。他們的地位也只是一時的,只有勞、謙、廉的居家之本才是永恒的。
正因為曾國藩看清了這些,所以他能夠做到居官時不謀私利,治家時常慮憂患。曾國藩屬于少年早達的人物,可他卻能早早就為一生作打算。
在教育后代時,曾國藩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讓兒子投身仕途,事實上,他兩個兒子都走了另外的道路。
在兒子曾紀澤二十歲的時候,曾國藩就寫信告訴他,要多看西方的數(shù)學、物理,更要看西方的天文,所以他的兒子曾紀澤西學知識非常廣博。
他的二兒子曾紀鴻更是特立獨行。曾紀鴻十歲的時候,曾國藩就寫信告訴他,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曾紀鴻特別喜歡數(shù)學,后來在數(shù)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那個時候,圓周率后面推斷的數(shù)字大約是四十余位,曾紀鴻反復推算,竟推算到了一百多位。
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曾國藩的教子方法可謂超凡脫俗。經(jīng)過曾國藩的一番勸誡,兒子們都心悅誠服地用功讀書,最終都學有所成。
從曾國藩教育后代來看,他無疑跳出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其做法多少可見他有讓家族“上岸的打算”,這和他那種淡泊名利的心境是有關(guā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