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飲食養(yǎng)生總原則:飲食要與食物的四氣五味相一致

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作者:趙一


現(xiàn)在我們談論食物,總說它含有多少熱量,含有那些營養(yǎng)元素等。在古代是沒有這些概念的,古人論食物是用“性味”的。

在古人看來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的味道不同,其作用也各有區(qū)別。中醫(yī)認為五臟各有所喜,例如肝宜甘,因為甘味可以緩解肝氣的勁急;心宜酸,因為酸味可以收斂心火;肺宜苦,因為苦味可以助肺氣肅降;脾宜咸,因為咸味可以使脾不會運化過度;腎宜辛,因為辛味可以宣散和提升腎水之陽氣。

漢代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說:“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五臟各有所喜,而食物也是有偏性的,所以,飲食要與食物的四氣五味相一致,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辛走氣”,辛類的食物是走氣的。肺主氣,如果肺出現(xiàn)了問題,就不能吃辛味食物。但是辛味具有發(fā)散風寒、行氣止痛等作用,例如蔥姜善散風寒、治感冒;胡椒能祛寒止痛;茴香能理氣。

“甘走肉”,甜味的食物是走肉的,走脾胃。孩子如果特別喜歡吃糖,說明他脾虛。如果病在脾胃,就要少吃甜味的食物和油膩的食物,因為這樣的食物會給脾增加代謝負擔,使脾更加疲勞。但是甜味食物具有滋養(yǎng)、強壯身體,緩和疼痛的作用。疲勞和胃痛時可以試一試。

“酸走筋”,酸類的食物是走筋的,走肝的,如果你患了肝病就要吃酸,因為算具有收斂的作用,太收斂則肝氣就不能生發(fā),病就會加重。但是對于多汗、尿頻、腹瀉、流涕不止等病癥有很好的效果。

“苦走血”,苦味的東西是走血的,即走心。如果病在心上,就少吃苦味食物,讓心生發(fā)一下。但苦味食物可以清熱、瀉火。例如蓮子心能清心瀉火、安神,可以治療心火旺的失眠、煩躁之癥。

“咸走骨”,咸類食物是走骨的,走骨就是走腎,如果病在骨上,就要少吃咸,這樣才能把骨養(yǎng)好,把腎養(yǎng)好。但咸味食物具有軟堅散結、滋陰潛降等作用。例如早晚喝一碗淡鹽湯,對于治療習慣性便秘有很好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