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操作某檔電子權值股,雖然產業(yè)波動性強,可能上一季還賺錢,下一季就陷入虧損,可是,抓準逆勢操作的原則,幾年下來,報酬率還挺不錯。
這檔股票的產業(yè)變化快速,連年薪幾百萬元的外資分析師都看不準,更別說一般投資人要從中獲利了。坦白說,我并不會精確估算公司每月營收和獲利,也抓不準下月產品報價(實在太難了),但我時時觀察當下的投資氣氛,發(fā)現只要95%的人都看空,就會準備進場,相反,當80%都看多,就要開始留意賣點。
這正是一種“心理戰(zhàn)”,和絕大多數散戶作對的戰(zhàn)爭。不過,還是要承受一些內心壓力,特別是在一片看空聲中,帶著勇氣進場,或許還會再跌個5%~10%,甚至15%,但是,一旦承受得住,股票打底完成,就有機會嘗到大漲5成到一倍的甜美果實。
◎掌握投資氣氛,才能逆勢操作
掌握投資氣氛,是逆勢操作的第一步。認真的投資人可多上網絡討論區(qū),以及閱讀各大財經媒體與投資??瑏砹私馐袌銎毡榈南敕?。
如何觀察投資氣氛 除了秉持著“‘行情’總在悲觀中誕生,總在樂觀中結束”原則外,在此,貢獻我自己最常用的私家絕招給大家做參考,就是“觀察股市報紙和投資周刊的銷售量”。
當這些媒體刊物銷量迅速攀升,甚至創(chuàng)下新高時,表示行情過熱(2000年上半年我還在《今周刊》時,連不懂股票的工讀生,都開始拿《財訊快報》回家研究,就是警訊),將有反轉跡象;若銷售量大幅衰退,差點虧損時,底部就在不遠處。
研究機構推薦的股票和基金,到底可不可信
為服務客戶,稍有規(guī)模的券商、投信和投顧公司,都會定期寄出投資信息,包括全球經濟局勢、產業(yè)分析、個股推薦,和基金后市展望等,究竟,這些建議值不值得采信
在此建議大家,各種分析報告還是可以仔細研讀,特別是第一手的全球區(qū)域經濟和產業(yè)變化。畢竟,我們無法親身參與各國經濟發(fā)展,也不可能一一拜訪國外各產業(yè)的龍頭公司,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資料,全面思考、仔細判讀,作為投資時的參考依據。
至于券商明確寫出的個股目標價,我必須坦白地說:“看看就好!”因為研究員也是普通人,沒有通天眼,無法準確預知股價未來走勢,只能憑借過去的估算模式,算出股價的成長潛力,能否真的達到,其中還是存在太多的變數。
另一方面,現在不少外資分析師為了闖名號,不但比誰喊進股票的動作快,也比誰喊的價格沖動。因此,就我的習慣而言,當我看到目標價時,通常會打個7~8折,當做未來合理的股價,而不會被表面的數字給迷惑。
最后,有些發(fā)行或代理基金的投信、投顧公司,為了拼業(yè)績,就算某檔基金績效不佳,也不會自打嘴巴,寄報告讓投資人減碼或賣出,頂多就是要客戶“耐心”持有,或“審慎”看待。所以,如果你是個腦筋靈光的投資人,當你看到“審慎”兩個字,就應該要讀出言外之意,好好思考是否要調整投資標的了。
投資股票:可不可以單戀一枝花
關于和股票“談戀愛”這件事,眾說紛紜。
投資大師巴菲特有5檔“永恒持股”,分別是“可口可樂”、“吉利刮胡刀”、“華盛頓郵報”、“美國運通銀行”和“富國銀行”,無論股價多高,他從不曾賣出,歷經三四十年來盤勢的上沖下洗,這些股票的報酬率從個位數到三位數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