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親政經(jīng)歷
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一旦操持權柄,便像中了鴉片的毒一樣,深入骨髓,權欲能戰(zhàn)勝一切道德和親情。從同治帝十三歲時大臣們第一次歸政的呼聲開始,又拖延了整整四年,同治帝也渴盼了四年。同治帝大婚后,朝堂內歸政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慈禧已經(jīng)沒有理由再拖了。
同治十二年(1873)初,慈禧發(fā)布了兩道諭旨:第一道諭旨宣布皇帝于正月二十六日舉行親政大典,這是舉國期盼的大事;第二道諭旨是皇帝親政后,上書房照常,課業(yè)不斷。這道諭旨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消息:皇帝學業(yè)未成,還需皇太后盡心輔助。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別有用心,慈禧煞有介事地請了恭親王和皇帝的四位帝師,隨手拿起一份奏折請皇帝念給大家聽。同治帝如受了奇恥大辱,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得不硬著頭皮照做,結果令恭親王和四位帝師大失所望,同治帝結結巴巴地念了幾個詞,不會斷句,甚至會念錯字。慈禧在一旁假裝惱怒,對兒子一頓劈頭蓋腦的訓斥,怒氣沖沖對四位帝師吼道:“這就是你們教出來的好學生!”恭親王和四帝師立即誠惶誠恐地恭請皇太后暫理朝政,怒氣未消的慈禧在他們的再三請求下勉強答應,但一再表示一旦皇帝典學有成,她一定會及時讓皇帝親政。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日,十八歲的同治帝在太和殿舉行了親政大典?;蕦m內鐘樂齊鳴,爐香裊繞,躊躇滿志的同治帝身著杏黃色團龍朝袍,頭戴綴有紅色朝珠的皇冠,先率領三部六院的大臣們在慈寧門舉行慶賀大禮。然后,同治帝臨御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龍椅背后的帷幔早已撤去,同治帝這次聽到山呼海嘯一樣朝拜聲時,內心激動澎湃,自己將要獨掌朝政了,母后再也不能隨意指手畫腳了。大清王朝第十代皇帝在經(jīng)歷了十二年的蹉跎之后,終于隆重出場,開始了他親政的人生歲月。與此同時,在屬于男人的權力場中苦心經(jīng)營了十多年的慈禧此時卻雙眉微皺,這是兒子、慈安和朝臣們期盼已久的時刻,卻是她不情愿面臨的時刻。她極度落寞,可她不想犯眾怒,不得不收起那象征她無所不在的黃色紗幔,悄然回歸幕后。權欲這個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就像泄堤的洪水難以阻遏,冷靜睿智的慈禧需要以退為進。
事實上,性情急躁的同治帝不過是個應景點綴,根本無緣政務,名義上他是親政了,實際上,用人、行政、軍事等大事,依然是由慈禧做主。年輕的皇帝急于擺脫母親的控制,想到了一條妙計。慈禧喜好游樂,講究享受,她的夙愿就是大修圓明園,供她養(yǎng)老用。早在同治七年(1868),慈禧就準備修復圓明園,此議一出,幾乎遭到一致反對,大臣們認為,國勢剛剛穩(wěn)定,東南戰(zhàn)局剛有起色,國庫空虛,不宜在這時開侈奢之端,以免后患無窮。
同治帝大婚時,慈禧再次提出修葺圓明園,大臣們又一次群起反對,慈禧只好再次作罷。同治帝親政后,一心想母親早一點離開皇宮,早一點獨攬朝政,決定大修圓明園,供兩宮太后游樂休養(yǎng)。他這一決定,大臣們一如既往地反對,但得到了兩位太后和近侍大臣們的支持。同治帝和他的父母一樣性格剛烈,但他缺乏韌性和耐性,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反感,對大臣們遞上來的反對奏折他瞧都不瞧一眼。
自從英法聯(lián)軍洗劫了這座百年皇家園林,如今這煙波浩淼的御園已是狼藉一片,大興土木自然支出浩繁。管理內務府的戶部侍郎桂清上書,力陳國難,請皇帝停止修園的計劃。同治帝大怒,對桂清嚴辭呵責,并當即將他免職。慈禧以一種贊賞的態(tài)度支持著兒子的行動,母子倆在這件事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國帑不足,同治帝便發(fā)布上諭:明令王公以下京內外大小官員量力捐銀。恭親王不好拒絕,率先捐了兩萬兩白銀,并批示戶部撥銀兩萬兩。慈禧也有自己的考慮,兒子稟性剛強,歸政后會極力阻止自己染指政事,叱咤政壇十余年的慈禧習慣了對臣下頤指氣使,習慣了周圍人的俯首帖耳,習慣了權力帶來的絢爛和奢華,一想到往后的平淡和寂寞,慈禧的內心像百足之蟲在蠕動,那是一種極度煎熬。重修圓明園,讓歸政后的晚年享受人間至福,也算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舉吧。
園明圓是世上無與倫比的園林建筑奇珍,園內建筑恢弘,陳設豪華。同治帝召集大臣們詳細地擬定圓明園的修復計劃,慈禧對修復的樣圖反復提出建議以資修改。大臣們反對的奏折如紙片般飛來,同治帝對措辭嚴厲的大臣一一進行斥責,修園計劃依然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在一片反對聲中,同治帝的重修工程倉促上馬。在內務府安排拆除園內一千余間殘破殿宇的同時,同治帝任命廣東的李光昭為圓明園工程監(jiān)督,前往各省采辦木材,為重修做準備。同治帝經(jīng)常親自監(jiān)督工程進展,有時在園中一盤桓就是數(shù)日。大臣們很快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工程背后的問題。
首先被大臣抓住的把柄是李光昭事件。被同治帝委以重任的李光昭,在采辦木材時浮報銀兩,侵吞工程款項。經(jīng)恭親王的親信李鴻章查明,李光昭從英法商人處花了洋銀五萬四千余元買的木材運費就達三十萬兩之多。事發(fā)后,李光昭又面求美國領事代瞞價格,再次被李鴻章大白于天下。李光昭事件無疑使同治帝自摑耳光,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慈禧在歸政前要求上書房照舊授課,而大臣們卻發(fā)現(xiàn),同治帝頻繁出現(xiàn)在圓明園施工現(xiàn)場,甚至借視察工地之名,在外留宿。帝師李鴻藻奏報慈禧,同治帝每個月僅到上書房幾次,而且來去匆忙,對政事也是敷衍塞責,每次召見大臣都不過是寥寥數(shù)語,馬虎了事。恭親王奕 對此憂心忡忡,他感覺事態(tài)嚴重,如果不及時阻止將不可收拾。
恭親王聯(lián)合十多位朝廷重臣聯(lián)名上奏,請同治帝“禁游玩”、“停圓明園工程”,最讓同治帝惱火的是,大臣們居然對他夜游妓院的事了如指掌,這讓他又羞又怒,決定給重臣們及在他們身后撐腰的兩宮太后一點顏色瞧瞧。
他將這十多位重臣全部免職,朝堂之上一片吵鬧之聲。兩宮太后覺得事態(tài)嚴重,急忙趕至弘德殿,面見皇帝及群臣,當場宣布:皇上少不更事,諭旨立即撤銷,恢復所罷各官職務,并停修圓明園。同治帝如同受了奇恥大辱,當場咆哮,慈禧安靜地看著兒子,大聲宣布:皇帝病了,帶入宮中休息。兩個強壯的太監(jiān)便將他拖出了弘德殿,所有大臣們看得目瞪口呆,他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xiàn)實:即使皇帝親政了,大清皇朝真正的當家人依然是兩宮太后!
在人們的印象中,這位親政僅一年的皇帝只做了兩件事:那是重修圓明園和罷免重臣職務。一切都無果而終,他只有掌權的欲望卻沒有運籌國脈的能力,他在政治舞臺上的拙劣表現(xiàn)跟他命運一樣以悲劇收場。很快他便病倒了,皇權再度回到慈禧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