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用智慧和謀略(策劃)戰(zhàn)勝危機(2)

經濟危機孕育最大商業(yè)機會 作者:何學林


眾所周知,中國的經濟總量與美國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在發(fā)展速度上中國快于美國,但由于美國的經濟總量基數太大,其較慢的發(fā)展速度所產生的經濟總量的增量仍然很龐大,由此導致基數越來越大,美國經濟總量增量的絕對值就會更加越來越大,縱使中國經濟發(fā)展速度快于美國,但美國經濟總量的增量仍遠遠大于中國,雖然相對的發(fā)展速度中國大,但絕對的增長數量美國大,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加大,只是加大的幅度越來越小而已。在此種情況下,中國要在經濟總量上趕上和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需費相當長的時日。只有當美國的經濟總量保持不變甚至有所下降,而中國的經濟總量持續(xù)增長,才能快速改變兩國的經濟總量基數之間的差距。這種情況只有在經濟危機下才有可能發(fā)生。因為只有經濟危機才能使美國經濟“滯脹”或下降,而中國經濟卻由于應對得當繼續(xù)增長。所以,經濟危機是大幅度改變中美兩國之間經濟總量差距的大好時機,關鍵是在經濟危機中,當美國經濟停滯不前時,中國經濟不僅不能停滯不前,反而要保持較快增長,這就意味著中國要采取與美國不同的應對危機之策,避免陷入同“滯脹”,雙下降。

應對經濟危機,要靠謀略和智慧,而不是拼經濟實力

面對經濟危機,各國都在采取大同小異的“凱恩斯主義”和“羅斯福新政”——增發(fā)貨幣,降低利息,擴大政府投資和財政支出,刺激消費,以拉動需求。這種老掉牙的“凱恩斯主義”和“羅斯福新政”,拼的是經濟實力,打的是國力消耗戰(zhàn)。中國也采此策,則是下策。美國8000億美元救市,中國4萬億元人民幣(加之各地方配套資金則高達1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萬億美元,美國消耗8000億美元的國力,中國消耗2萬億美元國力,而美國的國力比中國要強得多,消耗卻如此不成比例,這將極大地改變中美兩國之間經濟總量上的差距,即使是等比例消耗,中美兩國經濟總量的基數也在等比例下降,沒有起到“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的我國經濟總量的基數“逆向增長”的作用。更大的遺憾還在于,這種救市措施可能導致中美兩國經濟齊“稍息”,同“滯脹”,雙雙停滯不前,共同等待,經濟總量的基數保持不變,甚至同下降——既然大家都采取同樣的救市政策,那么導致這種“共同的結果”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是很大。

經濟危機表現為需求不足,政府部門和精英分子認為,只要將足夠多的錢(貨幣)投進市場就能夠刺激消費和投資,拉動需求,于是,政府部門通常都會想到采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這已由經濟學家凱恩斯首先想到并由羅斯福采納實施過了),包括增發(fā)大量貨幣來救市。但由于在經濟危機中,人們(包括投資者)的信心往往已降到了谷底,需求就會拉而不動,結果,期望中的經濟增長并沒有如期到來,過多的貨幣導致了更高的通貨膨脹,經濟陷入了似乎不可理喻的“滯脹”局面。不是缺少貨幣拉動,而是人們普遍地失去了信心,所以拉而不動。所以,在經濟危機中,恢復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而信心不是用黃金和貨幣就一定能夠買來的,如方法得當,不用黃金和貨幣或用少量的黃金和貨幣就能換來更大的信心。這就為智慧和謀略洞開了一扇救市的大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