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而知新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吃自助餐時,為吃個夠本兒把肚子吃壞?其實,吃自助所花的錢,在成語故事當中可以用“覆水難收”一詞來表示;在經濟學中表達為:沒有充分考慮到“沉沒成本”。中國幾千年歷史所產生的成語故事,不僅僅是一種經驗教訓,同時也充滿了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經濟學思考方式。
高中時,我曾經這樣問過一個老師:學漢語到底有什么用?老師的回答是:研習漢語,可以使像你們這樣不按章法辦事的人也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這位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學習漢語,首要的是讀。他的上課方式也是讓學生泛讀漢語,然后對漢語的內容進行解釋。但對于像考試技巧之類的東西,他一概不教。在學生們看來不按章法辦事的,應該是這位老師才對。
但是不知為何,我卻很喜歡這門課,并且按照這位沒有“章法”的老師所說的那樣,在家也會大聲誦讀漢語,也因此惹來了鄰居不少怨言嫌語。可能是因為自己一直堅持朗讀的緣故,當時教科書中出現(xiàn)的成語,對我來講,可以說是“聲聲在耳”。至今我仍然非常鐘愛成語。但是,是否具備了那位老師所說的“高尚品德”,就不得而知了。
所謂故事,就是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成語指的就是從發(fā)生的故事當中提煉出來的能反應這個故事內容的固定短語。當我們在說話中引用一個成語時,就能增強發(fā)言內容的嚴肅性或趣味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中如能使用成語,就能使文章格調高雅,讀起來心情舒暢,沁人心脾。比如“再也無法挽回了,還是放棄吧”和“覆水難收,強求無益”這兩句話雖然意思一樣,但后者的表達聽起來效果更好,也更容易記住。
但是,我在這本書中想嘗試的是,怎樣把那些艱澀難懂、使人敬而遠之的經濟學的思考方式和關鍵詞,通過引用成語的方式來加以解說,從而使講述的經濟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并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果僅僅是引用成語的話,文章就顯得有些單調。這些成語之所以有著獨特的韻味就在于這些成語產生的背景非常耐人尋味。因此,為了能更好地進行解說,有必要挖掘成語故事產生的背景。如果不明白這些故事背景,實在是一件非??上У氖虑?。
就比如這篇序言的題目“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從這個成語來講,我們能想到學習古代的故事能對現(xiàn)代的生活有指導作用這一層含義。這個成語出自《論語·為政篇》?!墩撜Z》是記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言論的書籍。所謂做學問,就是不斷研究、學習過去,學習再學習,就能發(fā)現(xiàn)、獲得對現(xiàn)在有指導意義的新知識、新理論。如果我們能明白孔子所表達出來的學問觀,就能明白他話中的深層含義。
為此,在本書的各章中,我首先會介紹章名中出現(xiàn)的成語的意思,以及這些成語的由來,然后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它們重新進行現(xiàn)代的闡釋,論述它們同經濟學的內在聯(lián)系。
書中的成語都是幾千年前的故事。而經濟學作為一門學問,其發(fā)展歷史還不足三百年,并且本書中所介紹的現(xiàn)代經濟學的思考方法有一部分都是最近新發(fā)展出來的理論。這種以解說成語故事的背景來論述現(xiàn)代經濟學的方法,好像也沒什么特別之處,但只要一直慢慢讀下去,讀者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經濟學的結構和理論其實在很久以前就發(fā)揮著作用。借用孔子的話來說,學習現(xiàn)代經濟學的關鍵詞也是一種“溫故而知新”。
同時,書中介紹的故事背景以及歷史事件,我都盡量按照歷史年代順序進行講述。對于章節(jié)的排列,從基礎的、古典的經濟學關鍵詞開始講述,然后逐步講解到實用的、最新的經濟學關鍵詞。本書確實與其他書的結構有些不同,但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本經濟學的入門書。
最后想說的是,如果本書能夠使讀者體會到成語的韻味及經濟學的趣味,哪怕只是一點點,筆者也將會感到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