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家

文字偵探 作者:流沙河


國的繁體國字,外圍長方形是國界。國界內(nèi)小方形是都城。都城南北有護城河,旁有戈守。最早的甲骨文國字簡單,方形是城,戈以守之。當時所謂國指的乃是城,有武裝守護?!坝頃T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可見那時國之眾多,恐怕相當于現(xiàn)今的小鎮(zhèn)。到了金文,城外增設(shè)隍溝,今人叫護城河。金文的或guó就是后來的國字。又有在或字下添土字的,寫出來便是域guó,同樣也是后來的國字。魯迅譯《域外小說集》,域外即國外,域不讀yù而應讀guó。魯迅在東京求學時讀過《說文解字》,知曉域為或的異體字,是國字的古寫。

金文或字是后來的國字。周代初期國太多了,你若單說一個國字,既可能指A國,又可能指B國,甚至C國D國,不能確定。所以,凡事物之不確定者,謂之“或許”“或然”“或者”,而或下加心又成惑,皆因國太多了,使人迷惑。

清代太平天囯造出囯字,此字從王。這個政權(quán)封王一千六百多個,遍地稱王。簡化國字從玉,多出一點,有別于太平天囯。

古稱邦家,不稱國家。國,都城。家,家庭。國有王,家有長。史前曾有過母系制社會,一家之中主政者為女性。女家長統(tǒng)領(lǐng)下,氏族內(nèi)部血緣承接關(guān)系當然按照母系認定,難怪“胡兒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那時婚姻制度“招郎上門”,男遷就女,這種行為叫家(后世女遷就男,家改叫嫁)。家本來是動詞。先民覺得男遷就女這種行為,好比公豬牽往母豬那里進行配種,所以造出屋蓋下的一頭豕的家字,作動詞用。

看篆文家,那一頭豕并未標明性別,怎知就是公豬?看甲骨文卻有在腹下添一畫,而知其為牡的。牡豕曰豭jiā?!墩f文解字》認為家字是豭省聲。許慎想象動詞家字應該是屋蓋下一個豭,因嫌筆畫太繁,省略成豕字,這就叫“豭省”。公豬稱豭,四川人叫“腳豬”。豭聲被讀訛了,錯寫成腳。

母系制社會消亡后,仍有女婿上門習俗存在。上門女婿被賤呼為“寄豭”。秦始皇下令:“夫為寄豭,殺之無赦!”算是肅清舊社會的殘余吧。強化男性家長制,實有利于暴君廢除封建制之分散,集中皇權(quán)于獨夫之一身,何樂不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