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需要和觀點,我們還想要以獨特的方式被愛——它能夠撫慰過去帶來的情緒創(chuàng)傷。這真是高要求!因為它假設(shè)別人應(yīng)不斷調(diào)整他們愛的風(fēng)格,來配合我們。舉例來說,如果你有被遺棄的恐懼,你可能會逼你的伴侶多作口頭保證,結(jié)果超過了他的限度。你聽了固然欣慰,知道有一個人陪伴在身旁,不幸的是,這些期望可能觸發(fā)他(她)被承諾限制的恐懼,因為一旦被逼得依照你的時間表保證,他(她)可能覺得受制于人。你的伴侶不見得像你,他(她)要有個人空間才覺得被愛,如果你期望伴侶用你認為恰到好處的方式愛你,他(她)可能會想撒腿逃跑,結(jié)果反而牽引出你被遺棄的恐懼。兩人再怎樣努力,往往還是不得已觸痛了彼此的創(chuàng)傷。
雖然沒有人能夠和我們步調(diào)永遠一致,我們?nèi)跃o抱期望,怪罪別人:“你沒給我我該得的。”印度老師普拉吉難帕(Swami Prajnanpad)如此描述該情況:“每個人都正在通過這深沉的心理煎熬,為什么?因為他想要得到,又沒得到,他相信他應(yīng)該得到,也可以得到,但他沒有,這就是引起這種劇苦的原因”。
其中的問題是,當(dāng)我們試圖叫別人用我們認為他們應(yīng)該的方式來愛我們,我們的行動中有愛嗎?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控制?在兩人關(guān)系中,期望常是一種微妙的暴力,因為這是要求別人順從我們的意志。
從這些情況看來,相對的愛的確頗為坎坷。在我與你親密交心之后,我們不可避免又回到視所愛之人為“他物”,某一個“在那里”的人,一個被需求、反應(yīng)和設(shè)計的對象?!斑@是我們命運中深遠的憂郁癥。”布伯這樣寫道:“我們世界中每一個‘你’都會變成‘它’……真正的觀照從不持久,純粹之愛從不能維持,世界上每一個‘你’都注定變成一件東西,或一次又一次變成某種東西。”雖然純粹之愛也許是我們內(nèi)心的本質(zhì),它外顯的面目卻不斷受到過去的因緣和現(xiàn)在的情況的制約。母親雖然無條件愛孩子,但如果她被孩子做的事惹惱了,或某一天接二連三發(fā)生不順心的事,她也可能對孩子毫不留情。
這是我們躲不掉的命運,這命運陷我們于隔絕,在隔絕中我們將自己和所愛的一切投射成期望和恐懼的對象,于是人際關(guān)系便不斷偏離人我合一的喜悅,陷入二元的動亂——喜歡或不喜歡、同意或不同意、親近或冷漠。你先生今天可能仁慈而有耐心,但明天又可能冒出一肚子怒火來。這一刻,你所愛的人眼中閃爍著純?nèi)恢異鄣幕鸹?,下一刻,你說了逆耳的話,他(她)又狠狠瞪你一眼。
純粹之愛在絕對的平臺上運作,喜歡或不喜歡則在另一不同的層次上,也就是相對、個人的平臺上進行。我們?nèi)袅私庾约和瑫r活在兩個層次上,就可以減輕“我愛你,但此時此刻我受不了你”的困惑。我們很難不喜歡他人合乎我們品位和喜好的地方,但我們又不喜歡他們礙著我們的地方。只有在高層次的靈性發(fā)展中,人類才能自喜歡或不喜歡的拉扯中超脫出來。這意味著,相對之愛不可避免含有愛恨并存、說不清的情緒。
夫妻、親子、朋友之間永遠不可能維持穩(wěn)定及和諧的溝通。這就是必然規(guī)律:每一個相聚的時刻之后,接著就是離散。這并非愛、人類或宇宙在設(shè)計上的缺憾或錯誤造成的,也不意味著你不好,別人不好,生命不公平這類的事。生命的脈動永遠在循環(huán)中,上下、來回、擴展和收縮、協(xié)同和消耗(synergy and entropy),諸如此類。
能量呈波動式的運行,波動包含波峰和波谷,若非波谷,哪來波峰?先有離散,方有聚合;只有在缺乏了解之后,才有了解可言。
的確,人際關(guān)系若不是這樣高低起伏,它就是淤塞和監(jiān)禁,而不是動感的舞蹈了。人類的相對之愛不完美也不恒常,像地球上其他一切事物;人生經(jīng)驗往往是生澀、粗糙、混亂的。沒有事物可以持久,沒有事物一成不變,沒有一旦花好月圓就一勞永逸的事,一切事物都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