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新認識你自己 10

重新認識你自己 作者:(?。┛死锵D悄绿?/span>


 

有一回,我乘車在印度旅行,由一位司機駕車,我坐在他旁邊,三位先生則在后座熱切地討論“覺察”的問題,還不斷問我的意見。不幸的是,那時司機分了一下神,車子輾過一頭山羊,三位先生仍在討論覺察力,絲毫沒有覺察我們碾死了一只羊。我問這三位致力于“覺察”的先生有沒有注意到剛才所發(fā)生的事,他們居然感到驚訝萬分。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差不多,對于外在或內心的事物時常渾然不知。我們必須付出全部的注意力,才能看到鳥兒、蒼蠅或樹葉的美,也才能認識一個極其復雜的人。然而,只有先具備了關懷之心才能全神貫注。換句話說,你必須由衷地想去了解一件事物,才會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覺察它。

如此的覺察,好比與一條蛇同居,你自然會注意它的每個動作,它所發(fā)出的每個輕微的聲響,都會令你心生警覺。這種全觀的狀態(tài)就能激發(fā)所有的能量,在這份覺察之下,你的自我整體就會在剎那間顯露出來。

Z

不論你已經多么深入地觀察自己,你還能不斷地深入其中。此地所用的“深”字,并沒有高下之分。我們的思想常愛比較,深與淺、快樂與不快樂,我們老是在衡量比較。到底我們的內心有沒有所謂的深刻及膚淺的不同境界?如果我說“我的心很膚淺、卑微、狹隘、有限”,我是從何得知的?只因為我把我的心和你那聰明、能干、理解力強而又機警的心作了一番比較。如果不比較,我會認出我的渺小嗎?如果我餓了,我不會把今天的饑餓和昨天的饑餓相比,昨天的饑餓早已變成一個觀念和記憶了。

如果我一天到晚拿自己和你相比,努力模仿你的長處,那么我就否定了我之為我,因此我就是在制造一個假象。任何形式的比較,都會導致幻覺及痛苦,而且愈陷愈深、難以自拔。我們或者分析自己,想一點一滴地增加對自己的認識;或者不斷強迫自己向某種境界、某個救主或觀念等外在的存在認同這種種努力,不外是勉強自己順從外在的權威罷了,因而帶來更大的掙扎。

如果我能親眼識破其中的原委,我就已經從這種束縛中解脫了。我的心不再向外尋求,這就是關鍵所在。然而我的心不再摸索、尋找和質疑,這并不表示我的心已經滿足現(xiàn)狀了,只是不再制造任何假象罷了。這樣的心才能朝向完全不同的次元邁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痛苦、快感及恐懼,它們限制了我們的心智及其本質。只要這些痛苦、快感及恐懼消失了(這并不表示你再也不感到喜悅,喜悅與快感是兩回事),心智就能在截然不同的次元中運作,那兒既無沖突,也沒有相對性。

在語言上,我們只能說到此為止,以后的境界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因為文字并不是那東西本身。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是在描述解釋,可是沒有任何語言文字可以為我們開啟那扇門。

若想開啟那扇門,我們必須每天都保持全觀而且充滿覺察力,覺察自己的每一個思想和言行。如果以清理房間為例,使房間整潔有序,從某個角度來看是很重要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能一點也不重要。房間的整潔有序確實有必要,但并不能為你打開門窗。為你打開門窗的,絕不是你的意志力和欲望,“那個東西”是邀請不來的。你所能做的,只是保持整潔而已,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任何目的地為了整潔的自身而保持整潔。如果你一直能保持健康、理性和井然有序,運氣好的話,也許有一天窗子會自動打開,吹進習習的涼風,也許不會,這全憑你的心智狀態(tài)而定,也只有你才能了解自己的心智狀態(tài)。盡量觀察它,不要為它定型設限,也不要設定立場,既不反對,也不同意,更不批評譴責??傊?,就是觀察而不帶任何揀擇之心。在沒有揀擇的心智狀態(tài)下,也許大門會在剎那間開啟,讓你一睹那既無掙扎又超越時間的境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