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尋真理可能像件壞事

正見:佛陀的證悟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太子并不是舍棄他的世間責(zé)任。他不是因為逃避兵役而加入有機農(nóng)場,或是去追尋浪漫的美夢。他身為一家之主,決心犧牲安逸,離家遠行,為的是讓家人獲得最需要、最珍貴的東西,即使他們并不了解。我們很難想象隔天早上凈飯王是多么悲傷與失望。這種心情類似一些現(xiàn)代的父母,發(fā)現(xiàn)他們的青少年孩子,學(xué)習(xí)六十年代的嬉皮花童(許多都來自安逸富裕的家庭),跑到加德滿都或伊維薩島去追求理想中的烏托邦。但悉達多不是用穿喇叭褲、臉上穿洞、染紫頭發(fā)、身體刺青的方式,而是以脫下太子的華服來顛覆傳統(tǒng)。褪去了種種象征教養(yǎng)貴族的外物,披上一塊破布,他成了一名游方的托缽行者。

我們的社會,會期待悉達多留在宮中,享受權(quán)勢,繼承王統(tǒng),因為我們習(xí)慣以“你擁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樣的人”來評斷他人。在我們的世界中,成功的典范就是比爾·蓋茨。我們很少想到甘地式的成功。在某些亞洲及西方社會中,父母要求孩子們在學(xué)校取得成就所給的壓力,已經(jīng)超過身心健康的承受度。孩子們要有好成績才能申請到常春藤名校,要有常春藤的學(xué)位才能獲得花旗銀行的高薪職位。凡此種種,都是為了讓家族的光輝永垂不朽。有些父母的家族榮耀感特別強烈,如果要選擇讓孩子去拯救整個村莊,或是當大企業(yè)的執(zhí)行長,他們會選擇后者。

想象你的兒子有個顯赫又賺錢的事業(yè),但他洞悉了老死的秘密之后,突然辭職。他再也看不出一天工作十四小時、巴結(jié)老板、貪婪地并吞對手、破壞環(huán)境、壓榨童工、壓力不斷,只換得一年幾周休假的生活有什么意義。他說要賣掉所有的股票,全數(shù)捐給孤兒院,然后去浪跡天涯。這時候你會怎么做?祝福他并向朋友夸耀你的兒子終于醒悟了嗎?還是斥責(zé)他這是完全不負責(zé)任的行為,并且送他去看心理醫(yī)生?

只是對老與死的厭惡,并不足以讓太子離開王宮而踏入未知的世界;悉達多會采取這么激烈的行動,是因為他實在無法合理地解釋所有已生和將出生的一切眾生之命運就是如此而已。如果所有生者都必須衰朽死亡,那么花園中的孔雀、珍寶、華蓋、熏香、音樂、放拖鞋的金質(zhì)托盤、進口的琉璃水瓶、他與耶輸陀羅和羅羅的感情、家庭、國家,都將變得毫無意義。這一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會為明知終將消散或不得不舍棄的東西而流血流淚?宮殿內(nèi)造作的幸福,又怎么能讓他繼續(xù)沉湎下去?

我們也許會想知道悉達多能去什么地方。王宮內(nèi)外并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逃避死亡。即使耗盡王室的財富,也不能為他延續(xù)生命一分一秒。他是在追求長生不老嗎?我們都知道那是枉然的。我們對希臘神話中的永生神、盛滿不死甘露的圣杯(Holy Grail)和龐塞·德·萊昂(Ponce deLe梟)帶領(lǐng)將士尋找青春之泉徒勞無功的故事都覺得十分滑稽。我們對秦始皇派遣童男童女,赴東海求不死仙丹的傳說也會置之一笑。我們也許以為悉達多也是在追求同樣的東西。的確,悉達多是帶著某種天真的想法離開王宮的,雖然他不能讓他的妻兒長生不老,但是他的探索卻沒有白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