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皈依隨受還可以隨失

修行 作者:夢參


皈依之后,我們經(jīng)常說怎么樣受持、怎么樣修,這也是個問題。受了三皈依,你開始修,這就要受戒了。三皈依本身就是戒,你另外受的殺、盜、淫、妄、酒叫五戒,三皈依本身就是戒。

皈依佛、法、僧,就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一切的鬼神邪說都不能皈依了。還有,你受了三皈依,成了佛弟子,不能惱害眾生,這點特別注意。不能惱害眾生,經(jīng)常布施眾生歡喜,給他們快樂,不讓他們由我身上生煩惱,這是第二點。你再不能跟外道一塊兒住,因為剛受完三皈依,你的道力不堅定,你不要跟邪魔外道一塊兒住,你住了恐怕會退失道心。

這三種戒律,你失掉一種,三皈依戒體失掉了,就等于破了戒;破了戒,三皈依沒有了。這不像菩薩戒,三皈依隨受還可以隨失。在你受三皈依的時候,你的心里頭必定有一個堅定的信心,有個希求心。要是半信半疑,你不要受,你得不到利益的,必須有堅定的信心。

師父問你話,你不能說假話,對三寶不要諂媚,對鬼神是諂媚,對三寶不是諂媚。對三寶是純粹恭敬的信心,不能夾雜著諂媚心;如果是諂媚心,是不得戒的。什么叫諂媚心呢?像諂媚鬼神,“我供養(yǎng)你水果,給你點支好香,希望你加持我啊,你可要照顧我一下”。認為“我供了香,你才能夠加持我”,你心里這么想,或者“對三寶我也給個紅包”。供養(yǎng)要有,不論多少,心里是清凈心供養(yǎng)三寶。凈心就是欣樂心,沒有諂誑,沒有虛假,對下不驕,對上不諂。凡是對上諂媚的人,要是見著什么,不是真心啊,點頭哈腰的,好像自己很虔誠的樣子,這叫假心、諂誑心。凡是對上頭諂媚的,對下頭的一定驕傲。隨時都要消滅這個心,一定要依照佛所說的,在你所信仰的事物跟前去秉受三皈依。

在你受三皈依的時候,念了佛,你就認為是佛降臨了。為什么我們要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說我們請來了真佛,這個佛像還不是真的,你對它還沒有產(chǎn)生至誠恭敬的心。我們要一心奉請,請佛來降臨。拜懺的時候,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為什么要三請???表示恭敬至誠,要這樣來敬禮。

奉請諸佛之后,對著法,法是佛所說的法,一切諸佛都以法為師。對著法,你心里頭一定這樣想:“我是學(xué)著正法,我是以法為師的,佛怎么樣說,我一定怎么樣做?!蔽覀円话闳硕紱]有做到。就是受完了三皈依,你從此有個念三寶的心,念念不忘三寶。有的人受三皈依的時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出了門就忘了,再隔上幾天,早把三寶忘了,所以距離三寶就越來越遠。

應(yīng)當(dāng)受持的,應(yīng)當(dāng)止的,就叫戒。戒有兩種,第一種叫“止持”,你不做了,就持戒了;一種叫“作持”,你非做不可,不做就叫犯戒。我剛才講的不皈依外道天神、不惱害眾生、不與外道共住,這就叫止持,要止住,不去做了。我們說的三皈依、敬禮如來、恭敬諸神、依教奉行,這叫作持。做的必須做,止的必須止。

對現(xiàn)前的僧眾,大家要特別注意,不論比丘、比丘尼,現(xiàn)在的僧眾,他怎么壞,因為你是佛弟子,看在佛面上,不要議論他的是非。我恭敬他是僧寶,對于他的是非,他有他的戒律,你一定要恭恭敬敬,把他當(dāng)作圣僧看待。

禮佛的時候,對釋迦牟尼佛的相,當(dāng)作已經(jīng)請來的真佛。相由心生,一切都是你心轉(zhuǎn),你要這樣地恭敬佛、法、僧三寶,特別是對于法寶。我們很多道友,拿著法寶不恭敬,就像拿著一般書一樣,不能夠拿到下身,拿個經(jīng)書甩甩搭搭的,應(yīng)當(dāng)端正;再不干什么,你也要擱在上身,不能捧著。如果你包包里頭裝著經(jīng)書或者佛像,你不能這么甩甩搭搭提到下身,這樣子你就把福德都失掉了,護法神非常嗔恨這種不恭敬的態(tài)度。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經(jīng),是你無量劫來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稀有想?,F(xiàn)代印刷術(shù)很發(fā)達,到處都有佛經(jīng);假使沒有原始的經(jīng)本,還拿什么去復(fù)印啊!怎么能印得出來?。‖F(xiàn)在的寫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經(jīng),你要怎么對待,我沒意見,佛也沒有說。我所指的是《大藏經(jīng)》,那是諸佛之賜。至于后人的知見,他寫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見,不是佛的知見。我們皈依佛的人,學(xué)的是佛的知見。如果這些人的知見有不對的地方,你認識就好了;如果他所寫的知見,你還沒有這個智慧抉擇,也不用批駁他,你批駁、辯駁,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煩惱,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