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參觀華德福學校

請讓我慢慢長大 作者:吳蓓


1999年9月,我們“自然之友”訪德代表團一行15人,來到拯救未來基金會(S.O.F)為我們安排的漢堡市一所華德福(Waldorf)私立學校。

乘公共汽車來到漢堡郊區(qū),德國翻譯領我們從一片森林中穿越,久住北京的我,猶如置身在人跡罕至的林海,忍不住悄悄脫離隊伍,拍下一張張秋天爽朗景色的照片。步行了將近一千米,視野開闊起來,只見一座小木屋靜臥在鮮花叢中。

“到了,這就是學校的生物教室?!钡聡g向我們介紹。說完,把我們介紹給學校的老師。

走進這座樸素的小木屋,我又驚又喜,教室的桌子圍成長方形,四周有各種造型的植物標本,每一件標本的制作和擺放都好像來自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充滿著靈性。最令我激動的是在一面墻上,從房頂垂下十串美麗的花束,燦爛的顏色和優(yōu)雅的形態(tài)宛如從天而降的花的瀑布。整個教室猶如展覽室,展現(xiàn)著大自然的奇跡,又像是一個鄉(xiāng)村之家,溫馨又豐盛。

我擔任教師已有15年了,每一次走進教室面對的都是白色的墻壁和整齊縱向排列坐著的學生,我怎么也想象不到教室竟能如此裝扮。我甚至夢想著變成這里的一名小學生,每天能在小木屋里坐一會兒,那該是多么愉快?。?

大家圍坐一圈,彼此相視感到十分親切,坐在這里的學生也一定有同感,用不著時時刻刻盯著黑板和老師,同學之間通過眼神、手勢和說話在課堂上能隨意地交流,老師的講課沒有切斷學生們的聯(lián)系。不過那天我只想傾聽老師的介紹,顧不上與其他人的交流。

華德福學校

他們介紹說:“魯?shù)婪騺E斯坦納(Rudolf-Steiner)是本世紀初奧地利的一位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創(chuàng)立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在歐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認為教育是改變社會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且必須通過正確的教育來促進社會文明。當時有很多人認同這樣的理論,并成立了人智學學會。其中有一位香煙廠的老板,邀請魯?shù)婪騺E斯坦納為工人的子弟辦一所學校,并以工廠名字命名為華德福學校。從1919年在德國成立了第一所華德福學校之后,堅持這一教育理念所創(chuàng)辦的學校,皆稱為華德福學?;螋?shù)婪騺E斯坦納學校。”

有人問:“這樣的學校在漢堡有幾所?國家撥款嗎?”

老師答道:“華德福學校在漢堡已有75年的歷史了,現(xiàn)有7所,整個德國有180所華德福學校,目前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的華德福學校已達到700多所,還有2000多所幼兒園。在德國,教育部門給予的撥款占學校開支的四分之三,其余的四分之一由學生家長承擔。為了照顧低收入家庭,我們只收取家長工資的6%~7%作為學費,這樣能讓更多的孩子來到我們的學校。在荷蘭、丹麥和瑞典等國家,也得到政府的撥款,但有一些國家如英國,為了學校的教學自由和獨立,不接受政府撥款?!?

我問:“你們?yōu)槭裁匆呀淌也贾玫眠@么漂亮?”

“魯?shù)婪騺E斯坦納認為,物質環(huán)境對正在成長的兒童非常重要,所謂物質環(huán)境,不僅包括兒童身邊物質性的東西,也包括兒童感性所能達到的一切活動,包括一切被兒童看在眼里,有道德和沒有道德的行為,理性和非理性的活動,這些都能從外界深入,影響到兒童的內在精神活動。小學階段的兒童,他們的身、心和靈性都是被環(huán)境塑造著。因此,我們學校的環(huán)境,教室的布置,以及學生的作品,都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用美來塑造兒童的心靈。另一方面人和周圍的環(huán)境也是一個整體,如果說學校建筑物是環(huán)境的軀體,人就是建筑物的靈魂,一所學校的建筑物可以豐富人的靈魂。教室設計和布置要讓孩子感到美、親切和溫暖,孩子可以像一家人那樣在一起玩、聊天和分享喜樂。

“我們學校的教學也是以藝術的方式展現(xiàn),如植物教學的第一個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對植物的欣賞和喜愛,了解植物呈現(xiàn)在大地上的多樣性。魯?shù)婪騺E斯坦納強調,人和自然界的萬物息息相關,校舍周圍充分的自然空間,使得生活其中的兒童能夠觀察和感受自身和大自然的變化節(jié)奏,引導他們體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天地萬物之一。這是華德福教育的重要部分?!?/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