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唯工博士的血液循環(huán)共振理論之外,最近在西方醫(yī)學界相當熱門的復制動物理論,也可以作為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最好說明。古中醫(yī)學認為任何一個器官或部位,都與其他器官息息相關,甚至身體中的任何一個小點,都帶有全身器官的信息,這恐怕也是觸發(fā)復制動物理論的靈感之一吧:只要取動物身上的極小一部分,就可以復制、培養(yǎng)出特定的器官,甚至復制一只完整動物,可見信息理論的重要性。
言歸正傳,那么舌頭又是怎么與心臟、生殖系統(tǒng)有關呢?我們知道,舌頭是血管分布最密集的器官之一,舌頭上方的人中穴又是任督二脈與其他經絡的交會處,而子宮或心臟出現異常時,其共振信息就會透過血液循環(huán)傳達出來,一旦血液循環(huán)不順,就會在經絡交會處出現細小的血管瘤,表現在舌頭上就是帶褐斑的芒刺,或者在代表心臟的舌尖處出現火紅現象。
作者從事婦產科工作三十年,發(fā)現起碼就痛經的病理機轉而言,舌診就與實際情況相符。婦產科學界認為,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女性都有痛經困擾,完全沒有痛經經驗的人反而不正常。痛經的主因為子宮內膜異位,就是子宮內膜細胞因故跑到子宮腔以外(例如在骨盆腔等部位存活),由于這些異位的子宮內膜無法隨月經周期而剝落、排出,因而每個月都會引起疼痛。最近五六十年來,婦產科醫(yī)生對痛經并沒有有效的治療新方法,只能用荷爾蒙控制,緩解癥狀(如止痛),等待有朝一日懷孕時沒有月經周期,使內膜細胞自行吸收、消失。然而這個方法不一定有效,通常都只減輕癥狀而已,少數在生產后反而更加嚴重。如果一直無法有效改善,只好以外科手術去除異位的內膜細胞或腫塊。
而中醫(yī)認為,痛經主要是子宮及骨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不良所致。依照王唯工博士的理論,子宮是厚實的器官,當共振不正常時,鮮血進不來,烏血(含氧量低的回流靜脈血)回流不出去,所以經期時會有烏血及血塊出現。中醫(yī)認為不通則痛,所以引起痛經,這可以說科學化地具體解釋了痛經的主因,而且在治療方面比婦產科略勝一籌。自從研習中醫(yī)之后,我們以針灸配合生物磁場頻率,發(fā)現痛經并不難治療。例如以臂力能量測定法找出地機穴的正確位置,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體質及病況,配合調整肝經、腎經或脾經,適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調整共振頻率,發(fā)現臨床效果相當理想。
針灸
針灸是中醫(yī)另一項寶貴的文化資產。臨床上主要是利用針灸的補瀉手法,純物理性地刺激經絡,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頻率加快。如能再配合電針(電針儀),一方面加強刺激,一方面產生振動,即可達到王唯工博士所謂血液循環(huán)共振。經由這種純物理性的改善血液循環(huán)方法,就可以解決多數婦產科醫(yī)師束手無策的痛經困擾。
當然針灸的奇妙之處還有很多,讀者可以就相關書籍多加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