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11)

建黨偉業(yè) 作者:高瑞灃


4月末,袁世凱和國民黨之間的矛盾終于不可調和,“二次革命”在所難免。

一直積極籌謀獨裁統(tǒng)治的袁世凱,終于露出了他反動的一面,在4月26日這一天,他徑直跳過國會與英、法、俄、德、日五國銀行團簽署借款協(xié)議,導致維系北洋政府和國會之間相安無事的最基本的信任消失,雙方隨即撕破臉皮,進入軍事對抗。

國會認定借款協(xié)議非法,國民黨陣營里的三位總督(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袁世凱則直接下令免除李、胡、柏三人的都督職位,并且派北洋軍第六師李純部進入江西,直接將交鋒從政治局面擴大至軍事方向。

7月12日,被免職的李烈鈞在孫中山的指示下,從上?;氐浇鳎S即召集舊部在湖口成立了討袁軍總司令部,開始公然和北洋軍進行軍事對抗。

7月15日,黃興抵達南京,同樣拉起了討袁大旗,并且宣布江蘇獨立。

黃興乃是國民黨的一面旗幟,他的舉措很快得到了其他省份的呼應。很快,安徽、上海、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省市紛紛宣布獨立,一時中國大地上反袁聲起。

然而,因為缺少必要的群眾基礎,“二次革命”并沒有像孫中山所預料的那樣,能夠勢如破竹地攻破北洋軍閥的壁壘,起到立竿見影的革命成效。

先是黃興的江蘇討袁軍在徐州敗給了馮國璋的北洋第二軍,不得不退回南京;

然后是上海的陳其美討袁軍指揮部被租界所解散……

不過區(qū)區(qū)半個月后,討袁軍就連遭敗績。

軍事上寸功未建,輿論上又遭到一致反對,黃興眼見勝利無望,離寧出走。

而黃興這樣的旗幟性人物一旦出走,帶動力量是非常明顯的,整個討袁軍登時士氣全無,南京居然不費北洋軍一槍一彈便被收復。

北洋軍占領南京不久,8月11日,原漢口軍政府少將參謀長何海鳴再次拉起獨立大旗,整合近2000余士兵與北洋軍展開血戰(zhàn)。但無奈寡不敵眾,畢竟人數(shù)太少,他們在堅持了21天以后,終于不敵張勛的武衛(wèi)前軍,南京再次被北洋軍攻克。

此時,廣東和江西都已經(jīng)落入北洋軍之手,而其他省份看形勢不對,則紛紛取消獨立。于是乎,“二次革命”以失敗降下帷幕,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國民黨骨干被通緝,不得不再次流亡海外。

“二次革命”起事匆匆,結束也匆匆,非但沒能達成戰(zhàn)前夙望——革袁世凱的命成功,反而讓袁世凱的北洋政府的統(tǒng)治基石更加牢靠。

隨著北洋軍進入南方各省,武昌起義后革命黨人浴血奮戰(zhàn)取得的軍事果實一點點被耗干,理想派的資產(chǎn)階級進步人士或者坐牢或者流亡海外。彼時的中國,就好像一個迷路的孩子,剛剛從一個漆黑的巷子里逃出來,然后又進入了另一個漆黑的巷子。

后來的共產(chǎn)黨領袖中,陳獨秀是唯一參加了“二次革命”的。

陳獨秀作為安徽境內早期反清組織岳王會的總會長,革命成功以后,一度擔任了安徽軍政府都督府秘書長一職。當柏文蔚響應孫中山號召,宣布安徽獨立的時候,他也跟著加入了反袁大軍。然而,因為柏文蔚空擔著安徽討袁軍總司令的職銜,對軍隊并沒有實際掌控權,所以從一開始,安徽其實就是假獨立。討袁軍才現(xiàn)頹勢,軍隊的實際掌控者師長胡萬泰和民政長孫多森,就揭下了假獨立的面紗,宣布擁袁。

“二次革命”徹底失敗后,陳獨秀也因此被捕入獄。

正是這段經(jīng)歷,讓陳獨秀開始質疑自己之前一直追求的西方資產(chǎn)階級形式的民主是否真的適合中國,從而為他后來樂于接受共產(chǎn)主義思想埋下了伏筆。

“二次革命”的失敗,對于國民黨人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而對于后來的共產(chǎn)黨人來說,則是一次難得的體驗課。“二次革命”之所以失敗,原因很多,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在于,革命并沒有得到國人的支持。沒有群眾基礎,又沒有強有力的正規(guī)武裝和有著堅定信念的軍事指揮統(tǒng)帥(黃興在初戰(zhàn)失利以后即不辭而別,未嘗不是因為缺失必勝信心的體現(xiàn)),這也就難怪革命最終會失敗了。

不過即使這樣,也不能懷疑孫中山發(fā)動“二次革命”的純潔動機。

孫中山之所以不惜付諸戰(zhàn)爭這種最勞民傷財?shù)募ち沂侄?,就是希望能夠大痛一次,從而徹底割去影響國家向現(xiàn)代化進步的毒瘤。

歷史,似乎總是要和想要創(chuàng)造它的人開一些惡意的玩笑。

讓孫中山為之郁結和不解的是,他發(fā)動辛亥革命的初衷——追求統(tǒng)一中華的目標,居然因為“二次革命”的失敗,而借袁世凱之手得以完成了。

“二次革命”失敗后,隨著革命黨領袖紛紛避走海外,國內民心思定,這種情勢下,袁世凱的北洋政府統(tǒng)一全中國,其實是順了民心應了國情而且沒有任何阻礙的。

如果袁世凱有孫中山那般追求的話,這無疑是中國之福。

可惜的是,袁世凱自始至終就沒有一個國家元首的標準和覺悟,他目光的焦點,始終停留在自己的獨裁統(tǒng)治上,這也就讓中國失去了一次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機會。

10月6日,袁世凱毫無疑問地當選為中華民國的正式總統(tǒng),在拿掉了總統(tǒng)前面的“臨時”二字之后,袁世凱的獨裁者真面目也越發(fā)地清晰起來。

首先,袁世凱宣布國民黨為非法組織,隨即解散了國會;緊接著,頒布了秉承他個人意志的《中華民國約法》,將權力集中于總統(tǒng)一身,以一人治天下。

至此,新生的中華民國經(jīng)過袁世凱的改造,已經(jīng)隱隱呈現(xiàn)出“袁氏天下”的跡象。

1913年、1914年這兩個年份,對于袁世凱這個梟雄來說,無疑是其步入人生巔峰值得紀念的兩年。而對于共產(chǎn)黨的領袖毛澤東來說,這兩年同樣值得紀念。

因為正是在這兩年,他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時,不僅獲得了眾多良師,而且還結交了一批共同探尋救國救民之道的好友,另外他還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愛情。

在長沙第一師范就讀的日子,對于毛澤東以后的思想成長、走上革命之途,幫助是巨大的。這其中,不僅因為長沙第一師范當時聚集了眾多真正以教書育人為本的好老師,更因為那里還聚集了一大批真正以天下為己任的進步青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