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越是聰明煩惱越多

禪說莊子(一) 作者:馮學成


下面我們再看:"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他這是說啊,我們每天都沉迷在自己的所作所為之中,無法醒悟。這些沉溺于榮辱是非之中的人,就像是吸毒上癮一樣,你要叫他改過來是不容易的。

"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什么是"其厭"呢?厭指封閉,藏起來的,這一句就是說我們使自己守口如瓶。什么是"老洫"呢?就是溝壑,老于世故,深如溝壑啊。有的人的確是隱藏得很深,行為、語言都隱藏得很深,這就是胸有溝壑。有的人的心思不僅是如水溝,簡直和深山峽谷、萬丈深淵一般的深不可測。這是我們心靈中的一種殘缺,還是完美呢?當然不敢說它是一種完美。在《莊子》里就說它是一種病態(tài)。盡管你看到他越來越老練、越來越深沉、越來越足智多謀,但結(jié)果呢,都還是一種病態(tài)。

大家知道《鬼谷子》這本書吧,整個這本書就是講的這幾句話,就是怎樣把自己藏在暗處,讓別人表現(xiàn)在明處。我在暗處你就沒法發(fā)現(xiàn)我,我的長處、短處,我的優(yōu)點、缺點,我的優(yōu)勢、劣勢,你都不知道。但是你在明處,你的長處、短處,你的優(yōu)勢、劣勢,我全清楚。我要收拾你的時候,就可以一下把你擊倒。所以"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也是這樣的。

"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但是不管你怎樣老謀深算,溝壑縱橫,通于世故,這一切都是機心!最終都會是作繭自縛,自己把自己束縛起來。

嚴格意義上來說,人一輩子就是糾纏在這些事情上,就是糾纏在榮辱是非、勾心斗角之中,從而消耗了我們的精神,消耗了我們的生命。一天一天的,時間就這樣沒有了,所以莊子說是"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往而不返,如同歧途亡羊一般。"莫使復陽也",就是沒有辦法恢復生機。

我們看《紅樓夢》,林妹妹就是明白這個道理。她說,人多一分聰明就多一分思慮,多一分思慮就多一分煩惱。所以我們看這個世間,越是聰明的人越是煩惱多,這就是"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越是這樣,對自己的摧殘就越厲害。越是這樣,就沒法使自己返老還童,沒法使自己永葆青春。

現(xiàn)在我們書院有學員在學中醫(yī)扶陽派。怎么扶陽?一個是醫(yī)學上的扶陽,另一個是心理上的扶陽。我們怎樣使自己的"近死之心"能夠扶陽?這就要通過修道,通過放下。我們要把前面莊子說的,諸如"與接為構(gòu),日以心斗"、"縵者,窖者,密者",乃至于"其溺之所為之"、"其厭也如緘"等等,要把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放下!不然的話,我們就不能制止精氣神的迅速耗散。只有通過放下,把心擺平,我們才能夠在精神上扶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