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困局,由德潤解危。想來,他必定先受張家二老與劉 十姐之情義所感,才愿意共同成就"三全其美"情事。二來, 德潤定非迂腐之輩,故能不掛意"入贅"之舉。德潤與張家既 非世交且無淵源,竟能應(yīng)允"兩姓并傳",讓子孫或姓張或姓 簡,實足豁達(dá)、瀟灑之人。
所謂"張、簡同宗"及臺灣有人復(fù)姓"張簡",皆源自德 潤的這一門婚事。姓氏本是符號,可輕可重,德潤以"張簡" 二字標(biāo)記一段善緣,這份祖產(chǎn),可謂情深義重。
究其實,"張、簡、廖同宗"分屬兩個故事,一是簡德潤 之"張、簡兩姓并傳",故同屬一脈。另一是張、廖兩姓亦曾 招贅婚配,屬另一脈。
事在明初洪武年間,福建詔安縣人張元子(一說張原仔) 入贅廖家,岳父囑他必須傳廖姓香煙,張元子立誓。此派族 裔,以張氏郡號"清河"、廖氏郡號"武威"各取一字合成 "清武"為堂號。另有"生當(dāng)姓廖死必歸張"之議,即戶籍 上姓廖,死后之神主牌改姓張,所謂"廖皮張骨"、"活廖死 張"就是指此。
德潤在長教開基之后共生八子。與劉十姐生:一貴甫、 二貴玄、三貴禎;繼娶盧氏生:四貴仁、五貴義、六貴禮、七 貴智、八貴信。其中,三子貴禎與父親不合,移居廣東省潮州 府。長教簡氏自此枝繁葉茂,以后來居上之勢成為當(dāng)?shù)刂餍铡?四世以后已擁有雄厚財力,建立宗祠;七世后,設(shè)置祭祀田 業(yè),獎勵仕進(jìn),編修族譜,建立宗族制度;八世后,因人口眾 多,逐步往外搬遷,擴(kuò)至楓林、書洋、船場、冷水坑等鄰近地 區(qū);九世以后開始長途向臺灣、南洋移墾;十一、十二世值明 末鄭成功舉兵,簡氏亦有響應(yīng)渡臺者;十三、十四世屬清代年 間,南靖災(zāi)禍不斷,大批簡氏子弟渡海尋找新天堂。
尋根至此,總算真相大白。然而,當(dāng)時面墻瀏覽南靖地圖
時,當(dāng)?shù)厍拜呺S口稱"客家人"一事卻仍未解,到底我的祖先 講福佬話還是客家話?
明清兩代入墾臺灣的漢人主要來自福建省泉州府、漳州 府及客民(指客家語系,不全來自廣東,也有來自福建。清代 "禁渡令第三條"禁粵民渡臺,據(jù)此判斷,來自福建的客家人 不在少數(shù))。泉、漳屬福佬語系,南靖在漳州府,所以,我以 為自己是福佬人后代。
直到翻閱"土樓"資料,卻看到客家人線索。
中國南方的土樓民居,是建筑史上的奇葩。據(jù)劉敦楨《中 國住宅概說》研究,明清時代的中國住宅依形態(tài)可分為九類, 如:橫長方、三合院、四合院、三合與四合院混合、窯洞、曲 屋、圓形、環(huán)形等。依高度言,又有平房、半樓房、全樓房之 分;另外,庭院有封閉、開放之別,屋數(shù)有單棟、組群之不 同。土樓之妙,在于除了未含窯洞形態(tài)外,上述所有種類均納 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