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何戒煙施主的姻緣

小和尚的白粥館 作者:釋戒嗔


第三個故事說的是沖動,取自《百喻經》。

話說在美麗的淼鎮(zhèn)上,有兩位關系非常要好的施主,其中一位施主叫何戒煙,另一位施主叫劉戒憂。

淼鎮(zhèn)里還有一位叫慧媛的女施主,慧媛女施主是小鎮(zhèn)里公認的鎮(zhèn)花。這一年,慧媛女施主年滿十六歲。在那個年代,十六歲的女施主正是適合出嫁的年齡,于是在這一年,慧媛女施主的家門快要被前來提親的施主們踏破了。

由于是鎮(zhèn)花,家人的要求自然要高一點點,所以,慧媛女施主的親事一直沒有確定下來。

何戒煙施主與劉戒憂施主常常約著一起在小飯店里吃飯,這段時間,劉戒憂施主總覺得何戒煙施主有些心事,因為最近何戒煙施主表現十分反常。以前每次吃飯的時候,因為米飯是免費的,何戒煙施主每次都要找老板添八碗米飯,可是最近一些日子,他每次只能吃四到五碗飯了。而且何戒煙施主還時不時發(fā)呆,看見落花就嘆息,看見枯枝就惆悵。

劉戒憂施主覺得很奇怪,他對何戒煙施主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

何戒煙施主看看劉戒憂施主,嘆了一口氣,向好友道出了自己的心事。原來何戒煙施主喜歡慧媛女施主已經很久了,最近慧媛女施主家里絡繹不絕的提親陣容,讓他夜不能寐,而何戒煙施主面對強大的挑戰(zhàn),竟決定把這份感情深埋起來。

由于受到感情的煎熬,原本身體健康的何戒煙施主,已經瘦得不到一百斤了。

這一晚,劉戒憂施主久久難眠,他想替朋友分憂,于是劉戒憂施主決定大膽試一次。

因為劉戒憂施主覺得,在勝負之后,我們應該做到愿賭服輸,可是沒有努力過的失敗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劉戒憂施主在鎮(zhèn)上最好的茶館訂了一個包間,把慧媛女施主的父母請了過來。

劉戒憂施主直接說明來意,就是為自己的好朋友做媒。

慧媛女施主的父母一愣。對于何戒煙施主,兩位老人家是了解的,畢竟大家都生活在小小的鎮(zhèn)子上,對大部分人都知道些根底,他們也知道何戒煙施主人品不錯。但是選女婿和選員工是不一樣的,需要越完美越好。而且最近來應征的條件好的施主又特別多,老兩口已經挑得眼花了。

看兩位老人家有些猶豫,劉戒憂施主便開始向兩位老人家介紹何戒煙施主的優(yōu)點,他把何戒煙施主從頭到腳夸了一通,然后再反向從腳到頭回夸一遍,直到兩位老人家聽得心花怒放。

此時在烈日下的小鎮(zhèn)里,何戒煙施主正趕往小茶館,他不停地打噴嚏,不過他完全沒有想到是因為劉戒憂施主正在茶館里大肆夸獎他的緣故。

在幾分鐘之前,劉戒憂施主托一個小朋友給何戒煙施主帶了口信,說:“你的終生大事已經取得重大突破,速速來鎮(zhèn)上的小茶館。”

何戒煙施主并不知道好朋友為自己做了些什么,但是從小朋友興奮的臉上,他猜想到劉戒憂可能是說服了慧媛女施主的父母。

這里還要解釋一下,雖然何戒煙的推理結論是比較靠譜的,但是依據是錯誤的,小朋友臉上的笑容是因為劉戒憂施主給他買了不少糖果。

而此時的小茶館里,一段本不可能的姻緣正在發(fā)生著戲劇性的變化。在劉戒憂施主強大的口才攻勢面前,慧媛女施主的父母正在接受他的觀點:一個男人沒有錢可以,身材胖一點也可以,小時候生過天花留了后遺癥也可以,因為這些都不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不能沒有才華,不能沒有一顆善良博愛的心,不能沒有永不放棄的精神。

劉戒憂施主望著兩位老施主越來越激動的臉,心頭也很安慰,畢竟是朋友一生的幸福。

此時何戒煙施主已經跑上了茶館的樓梯,在一分鐘之后,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這段姻緣將會成為一段佳話和鎮(zhèn)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此時在屋內,慧媛女施主的母親忽然問:“劉戒憂呀,聽你這么說,這個何戒煙簡直就是我們家慧媛的上上之選嘍。你剛才說了他那么多好處,難道一點兒缺點都沒有嗎?”

劉戒憂施主張著嘴,心里想,其實這個何戒煙的缺點也挺多的,可是我要怎么說呢?

劉戒憂說:“當然當然,人怎么可能沒有缺點呢?小小的瑕疵還是有的?!?

劉戒憂沉吟半晌,把何戒煙的數百條缺點在心中過了一遍,其中罪大惡極的也沒有,確實都是一些小缺點。

劉戒憂說:“何戒煙這個人呀,有時候性子比較急,遇到事的時候愛沖動?!?

劉戒憂剛準備繼續(xù)說下去,忽然聽到背后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響,好像是什么物品劃過空氣的聲音,他轉過頭去看,被迎頭飛來的一只拖鞋砸中了頭。

何戒煙施主站在門口,雙手叉著腰,滿臉怒氣,他大聲罵道:“劉戒憂,枉我把你當朋友那么多年,你居然在背后說我壞話,我怎么性子急了?我怎么遇到事的時候愛沖動了?”

故事怎么結尾呢?當然是一段好姻緣泡湯了。

戒嗔以為,人生怎么可能不經歷毀譽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高僧寒山與拾得這樣說:如果有人誹謗我、侮辱我、恥笑我,我忍著他、避開他、不去理他,等上幾年,一切便是過眼云煙了。

時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可以把深重的戾氣化為無形,可以把怨恨變成思念。

可是我們往往選擇了一種笨的辦法,我們任由怒火釋放,直至不可收拾。

何必聞過則怒,要懂得多給自己些機會,懂得多給自己一些不后悔的理由。

我們需要一點時間,一點讓嗔怒散去的時間。

我們需要一些思考,一些在勃然大怒之前,尋求怒火本源的思考。

也許那些讓我們不滿意的言論,便是別人眼中真實的自己。

錯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即便我們不愿意承認。

改正自己一定比施壓給別人來得更容易,更無后顧之憂。

也許我們只是在斷章取義,我們把別人帶有善意的評價中的負面言論用想象力放大了。

辜負一片真誠,比怒火本身更讓人失落。

也許,就是這樣一點時間、一些思索,便會讓妨礙我們心情的怒火消散。

既然知道了,那么便去做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