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行將結束,在這個世紀中, 建筑領域發(fā)展之快, 進步之速是幾千年世界建筑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仡欉@年的變化, 似乎可以概括為這樣幾句話技術大躍進, 功能大提高, 觀念大轉變, 設計大進步, 藝術大創(chuàng)新。這里連用了五個“ 大”字, 有無夸大之嫌?我想只要將世紀的建筑同先前任一世紀作一比較, 便可看出實際情況就是這樣。
由于長期的歷史原因, 總的看來, 近代和現代世界建筑發(fā)展最早和最快的地區(qū)是歐洲和北美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 然后陸續(xù)引發(fā)世界其他地方建筑的演變和發(fā)展。
下面就世紀西方建筑發(fā)展演變的情況和過程作一概括的介紹。
一 19世紀:新因素與老傳統
18世紀末,英國首先開始工業(yè)革命, 19世紀, 西歐和北美先后進入工業(yè)化時期, 機器生產迅速取代手工業(yè)生產工業(yè)生產的鐵和水泥用于房屋建筑業(yè), 隨后不久, 鋼和鋼筋混凝土成了大型房屋的主要結構材料, 房屋結構由經驗階段走向科學計算的階段。建造房屋的材料和技術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同時, 隨著城市的擴大,社會生活的復雜化, 建筑物類型大大增加, 對房屋提出了多樣復雜的功能要求生產和生活要求增加房屋的層數和跨度。在19世紀以前的前工業(yè)社會, 房屋中的設備一直非常簡單,蓋房子基本上是建造一個殼。19世紀情況改變, 升降機、給水、排水、供暖設備等漸漸成為重要建筑物的必需品, 建筑設備方面的進步大大提高了房屋的使用質量。
博覽會在19世紀興盛起來, 它們是工業(yè)、商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大發(fā)展的產物和標志, 經濟發(fā)達的大城市頻繁地舉辦規(guī)模巨大的博覽會, 其重要性超過了傳統的宗教節(jié)日活動。博覽會常常提出一些新的建筑要求, 也給建筑業(yè)提供了顯示成就的機會。最突出的是1851年和1889年的兩次大型博覽會。
1851年倫敦世界工商業(yè)博覽會由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親自主持籌備工作。展覽館面積龐大,然而工期奇短, 要求在個9月內建成一座萬平方米的展館, 還要在展覽會結束之后迅速拆除。歐洲眾多的建筑師參加設計競賽, 一共提出245個建筑設計方案, 但是無一中選, 因為一切傳統磚砌建筑方式都無法滿足要求。最后是采用一位農藝師的方案, 用玻璃和鐵象建造植物溫室那樣建造展覽館。共用3300根鑄鐵柱子和2224根鐵梁, 墻面和屋頂全用玻璃, 這些構件和玻璃都是工廠生產的標準產品, 運到現場拼裝, 很快就建起來了, 由于建筑通體透亮, 被稱為“ 水晶宮” 。博覽會結束后, 水晶宮拆遷到另一場地重新安裝起來。
18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為此舉辦的博覽會上有兩座突出的建筑物。一個是鋼鐵結構的機器陳列館, 長420米, 凈跨度達到115米;另一個是高305米的埃菲爾鐵塔(巴黎鐵塔)。19世紀以前, 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跨度是羅馬的萬神廟和圣彼得大教堂, 它們的圓彎頂直徑都是42米, 先前最高的建筑是德國烏爾姆市大教堂的尖塔, 塔尖距地161米。1889年巴黎博覽會的機器館和鐵塔, 一個在跨度方面, 一個在高度方面, 遠遠超過了人類先前所造的一切建筑物。
建筑領域出現了眾多新因素和新事物, 但是直到19世紀末,人們的建筑觀念、建筑理論、建筑設計的方,法, 特別是建筑藝術觀念卻極少改變。對于許多人來說, 傳統建筑觀念仍然牢牢地占據著他們的頭腦, 歷史留傳的建筑樣式仍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永恒的因而不能或缺的東西。
19世紀英國著名的學者、文學家、評論家拉斯金(John Ruskin,1818-1900)在1849年出版的《建筑七燈》(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中寫道“ 我們不需要新的建
筑風格, 就象沒有人需要新的繪畫與雕刻風格一樣?!薄?我們現在知道的那些建筑樣式對我們是足夠好的了, 遠遠高出我們之中的任何人, 我們只要老老實實地運用它們就行了, 要想改進它們還早著呢!”
抱著這樣的文化藝術觀念, 拉斯金本人對倫敦水晶宮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就很看不上眼, 并且懷有十分厭惡的心理。他曾諷刺地說, 他再去巴黎, 只愿意呆在鐵塔底下, 因為只
有在它底下, 才能避免看見那到處可見的高大鐵塔。
拉斯金的話不只說出他一個人的喜惡, 而是代表著當時一大批歐美上層人士謹守舊規(guī)的社會文化心理。所以我們看到世紀后期一批重要的建筑物, 盡管使用功能已有進步,有的采用了新型鐵結構, 但是仍然套用或基本上套用歷史上的建筑樣式。著名的巴黎歌劇院(1861-1875)和華盛頓美國國會大廈(1851-1864)就是顯著的例子。這種情形還延伸到
20世紀, 例如本世紀初期在華盛頓建造的林肯紀念堂(1914-1920)和杰弗遜紀念堂(1943年落成)都采用十分地道的古典建筑樣式。
這種狀況是很自然的。
房屋建筑業(yè)的變化同社會總的變化的情形相似, 材料、結構、設備等等的改革在前, 建筑觀念、設計思想、建筑藝術等的變化相對滯后。19世紀的工業(yè)化帶來房屋建筑的新功能、新材料和新技術, 天們在采用這些物質技術的新成就的時候較少阻力和猶豫, 但是建筑觀念和建筑藝術方面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則不那么簡單。人們頭腦中原有的建筑觀念很不容易退去。建筑的新功能、新材料和新技術為建筑思想和建筑藝術的更新提供了物質驀礎, 但是這還不夠, 還有待社會意識形態(tài)其他領域出現新的變化, 造成一種接受和歡迎新事物的社會文化心理, 這時, 建筑領域的新觀念和新藝術才會成熟和推廣。
這是一個過程。比起建筑物質技術的進展來, 這是一個猶猶豫豫、反反復復、拖泥帶水的曲折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