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節(jié):第一個叢林之夜在野獸的咆哮聲中度過(1)

野性亞馬孫 作者:張樹義


第一個叢林之夜在野獸的咆哮聲中度過

在努里格的第一個夜晚,我被一陣低沉、洪亮的吼聲驚醒,嗚……嗚……吼聲忽高忽低,此起彼伏,久久地回蕩在森林里。" 一定是人們談之色變的美洲豹!"我下意識地想。輕輕撩起蚊帳,東張張西望望。

東邊的蚊帳里是法國女學生阿妮婭,西邊的蚊帳里是我的導師,他們都睡得好好的,沙教授的蚊帳里還傳出頗有力度的呼嚕聲。再抬頭望望,隔壁的兩個帳篷住著幾個來自荷蘭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斜對面的小房間是戴斯牟和維牟,他們都沒有任何異常反應。

"也許它們不會來生態(tài)站,況且即使來了也未必單單吃掉我這個遠道而來的黃皮膚。"這樣想著,我又重新躺進吊床里。白天爬了幾個小時的山路,自然是疲憊得很,我很快便又進入了夢鄉(xiāng)。第二天一大早,吃飯的時候,人們談論起夜晚吼猴的叫聲,我才恍然大悟:真是"吼"不虛傳!

后來,法國高等師范學校的女博士生瑪蒂爾德給我講述了她來生態(tài)站的第一個夜晚更"慘"的故事。

夜深人靜,她突然不知怎么搞的從吊床上摔了下來。半夢半醒之中,她聽到驚天動地的吼聲。她當時真的不知所措,又實在難為情叫醒別人問個究竟,便順著梯子爬上餐廳的二樓,在餐桌上度過了難熬的雨林第一夜。其實,瑪蒂爾德當時還不了解美洲豹,這種猛獸雖然體型很大,卻也靈活得很。區(qū)區(qū)二層樓,別說還有樓梯,就是沒有也休想難得住它。

關于吼猴的故事的記錄可以找到很多,一個法國探險者在考察記中這樣描述與吼猴的第一次相遇:

"忽然,從岸邊傳來類似虎嘯的聲音,從聲音上判斷,一定有一大群野獸在廝打。我們在縱橫交錯的枝條間緩慢地向發(fā)出聲音的地方行進,前面的吼聲越來越響,在樹林中引起持久的回音,淹沒了林間的鳥叫聲。隨著我們向嘯聲的靠近,我的心仿佛要從嗓子眼里跳出來似的。估計前面起碼有十多只野獸,真叫人膽戰(zhàn)心驚。"

很多初入雨林的人都納悶兒,吼猴天天伸著脖子吼什么?而且偏偏愛在早晨起來或者晚上睡覺之前,搞得人提心吊膽、誠惶誠恐的。其實,吼猴的吼叫不是無謂的喧鬧和浪費能量,而是有非常重要的目的。

它們一般過著七八個成員組成的家族群生活,每群的領地相對較小,相鄰群體之間的領地往往有重疊。當一個猴群接近另一個猴群的領域時,作為" 地主"的吼猴就會發(fā)出示威性的吼聲。吼猴吼叫時,由吼聲最為洪亮的成年雄猴率先奏響序曲,可能是為了調動其他成員的情緒。隨后,其他成員開始合奏,激昂的吼聲似乎在向相鄰的猴群宣布:" 這里是我們的領地,不準侵入!"

如果鄰近的猴群逾越邊界線,當地的家族群與入侵的家族群之間就要展開一場激烈的"吼戰(zhàn)",但它們通常不會發(fā)生肉搏。吼戰(zhàn)似乎是以吼聲的大小和吼叫的時間長短分勝負,如果當地家族群的吼叫壓倒了入侵家族群,那么后者就會乖乖地退出邊界線;反之,前者只好乖乖地將自己的地盤讓出來。

長期的自然選擇就是這樣讓自然界的許多動物以儀式化的戰(zhàn)斗形式取代了直接的肉體沖突,從而降低了種群內部的損耗。久而久之,吼猴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空間,即便在沒有其他猴群侵犯時也會不斷地吼叫。

它們選擇森林里最為寂靜之時吼叫,這時吼叫聲可以傳出的距離最遠。實際上,這也是一種以攻為守的戰(zhàn)略,意在告誡相鄰的競爭對手:我們還在,不要覬覦我們的地盤。

吼猴主要吃嫩葉,也喜歡吃成熟的野果,這些素食所含的能量很低,所以吼猴為了維持能量平衡,一方面大量進食,另一方面降低日?;顒樱瑴p少能量消耗。也同樣是因為這個緣故,吼猴運動速度緩慢,每天的移動距離很短。雨林里一年四季充滿著樹葉,吼猴用不著為攝食而奔波,所以它們將白天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曬太陽和睡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