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長特別關(guān)注
寶寶的出牙情況怎么樣
寶寶的出牙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牙齒的萌出是成對成雙的,左右兩側(cè)同名的牙齒同時長出,下頜的牙齒早于上頜牙齒長出。大多數(shù)寶寶到1歲左右時,就可長出6顆門牙:上面4顆,下面2顆,但有的寶寶只長出4顆、還有的長出2顆,甚至有的寶寶1歲了才長出第一顆牙。這是因為不同的寶寶出牙的時間也是不相同的。
寶寶出牙時間的早晚,對于正常的寶寶來說并不意味什么,所以父母不必擔心。如果寶寶缺鈣或患有佝僂病,不僅出牙晚,而且還會有其他癥狀,如骨骼彎曲,頭腿異形等情況。即使寶寶患了佝僂病之后,父母也不能為了讓寶寶早出牙,而給寶寶吃太多的鈣片或維生素D。正確的做法是讓寶寶多活動、多曬太陽,另外也可給寶寶吃一些較硬的東西,以促進牙齒的萌出。
怎樣防止寶寶胳膊脫臼
脫臼是連接骨與骨之間的韌帶和骨骼錯位形成的。從寶寶運動量增多時開始,寶寶的肘關(guān)節(jié)就很容易脫臼。胳膊脫臼后,寶寶的哭聲尖銳,胳膊無法動彈,如果復位復得不好,就容易造成動不動就脫臼的現(xiàn)象。引起寶寶胳膊脫臼的原因,有的是成人猛然拉寶寶的胳膊,或者寶寶摔倒時胳膊扭曲,肘部受到?jīng)_擊而造成的。因此,父母或者家里人,在逗弄寶寶時要注意,手腳要輕一點,更不要在寶寶的胳膊上過度用力。
寶寶的心跳、脈搏較快正常嗎
有的媽媽無意中發(fā)現(xiàn)寶寶的心跳、脈搏跳動較快,擔心寶寶的心臟有問題。其實,1歲的寶寶與父母相比,心跳和脈搏就是會快。從寶寶的發(fā)育來看,1歲時寶寶的心臟大小與新生兒期相比增長了1倍,血管相對變粗,供血情況良好。年齡越小,心跳和脈搏就越快,這是因為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氧氣,這都得依靠心臟和血管來輸送。
另外,心跳的快慢受兩種神經(jīng)的支配,一種是交感神經(jīng),能使心跳加快;另一種是迷走神經(jīng),能使心跳變慢。嬰幼兒時期迷走神經(jīng)所起的作用小,主要由交感神經(jīng)來支配。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所以1歲以內(nèi)寶寶的心跳、脈搏就較快,一般為每分鐘110~130次。每個寶寶之間差異也很大,活動、哭鬧和體溫升高時均可使寶寶心跳、脈搏加快,而睡眠或安靜時則寶寶心跳、脈搏減慢。一般睡眠時每分鐘心跳、脈搏可減少20次,甚至更多。
如果寶寶出現(xiàn)其他癥狀,比如,有喘不過氣的癥狀,或者有嘴唇、臉色青紫現(xiàn)象,就要帶寶寶去醫(yī)院診治了。
在肋下可摸到寶寶的肝、脾正常嗎
1周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在肋下摸到肝、脾不能說是有疾病。正常嬰幼兒的肝、脾大小和上下界的邊緣,是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嬰幼兒之所以能摸到肝、脾,是因為肝脾均與造血功能有關(guān)。
因為在胎兒期,寶寶的肝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造血的任務(wù)逐漸由骨髓承擔起來,但肝脾仍擔負著部分造血任務(wù)。因此,嬰幼兒的肝臟和脾臟就相對較大,尤其是肝臟左葉。另外,由于嬰幼兒胸廓發(fā)育落后于肝臟,胸廓不能完全覆蓋肝臟下緣,所以,嬰幼兒常??稍诶呔壪旅礁闻K和脾臟。不過,正常的肝、脾的質(zhì)地是軟的,表面很光滑,而且沒有壓痛。隨著年齡的增長,5~6歲后肝臟在肋緣下就摸不到了,而脾臟在1歲以后就摸不到了。
除了上述生理原因外,有些病理因素也可引起肝脾腫大,如肝炎、貧血和一些代謝性疾病等。但是,病理因素造成的肝脾腫大其質(zhì)地較硬,可有壓痛感,同時還會伴有相應(yīng)疾病的表現(xiàn)。如果寶寶沒有上述癥狀,父母不必擔心。
患口腔炎的癥狀是什么
平時米飯、面條、蔬菜、水果和肉等吃得很好,也很香的寶寶,突然出現(xiàn)了不吃固體食物,而只勉強喝點牛奶的情況,這多是因為寶寶患了口腔炎,嗓子痛而導致的。如果寶寶的體溫在37.5℃以上,張開口檢查時,發(fā)現(xiàn)在懸雍垂附近有2~3個小米粒大小的水皰,就可以診斷為口腔炎。
寶寶患口腔炎的癥狀,常常出現(xiàn)在不愛吃東西的前1天,體溫升高可在38℃~39℃,繼而熱又很快退下去,然后嘴里長出水皰。從季節(jié)方面來看,這種病初夏最常見。平時不流涎水的寶寶,患了口腔炎后,也會流涎水,而且會有口臭。因為這種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沒有特效藥。但同時也不會留下后遺癥,一般4~5天就可痊愈。
患口腔炎怎么護理
在寶寶患病期間,媽媽不能給寶寶吃硬的、酸的、咸的食物,因為吃這樣的食物會有一種刺痛感,會加劇寶寶的疼痛。牛奶和奶粉最適合寶寶喝了,既不會引起太大的疼痛,又好消化,還有營養(yǎng),因此,可以喂寶寶這些食物。如果寶寶一點也不喝牛奶和奶粉,可以給寶寶吃布丁、軟一點的雞蛋等。另外,患口腔炎后不能缺水,媽媽要多給寶寶喝水。在寶寶不能吃東西的這段時間內(nèi),不要給寶寶洗澡。
寶寶不愿意自己動手吃飯怎么辦
大多數(shù)寶寶進入1歲后,就要爭著、搶著自己動手吃飯,而也有一些寶寶卻不愿意自己拿勺吃飯,非得媽媽喂才行。主要原因是寶寶怕失去媽媽,因為對寶寶來說,媽媽一直是寶寶的保護神,寶寶不愿意失去媽媽一點一滴的關(guān)愛,更何況是媽媽那細致入微的喂哺。
對于這樣的寶寶,父母別強迫寶寶。如果寶寶希望由媽媽喂時,媽媽就喂他;當寶寶想自己動手吃東西時,就讓寶寶自己吃,如果順其自然地讓寶寶發(fā)展,等再大一點時,寶寶就會自己吃東西了,盡管這種現(xiàn)象可能還會出現(xiàn)反復。與此同時,媽媽隨時讓寶寶有自己動手的機會,把奶瓶、杯子、湯匙放在寶寶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但千萬不要迫使寶寶自己用。多給寶寶放置一些用手抓的食物,點心或正餐都一樣,因為這樣吃更方便,以食物來引誘寶寶自己動手吃東西,會令寶寶更加自信。
每當寶寶自己吃的時候,父母記得在旁給寶寶充分的贊美和鼓勵,重點是讓寶寶了解到無論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父母都會在他的身邊。
寶寶不會走路是什么原因
走路的問題因人而異,有些寶寶較早就會走,但也有一些寶寶會慢很多。寶寶走得晚,絕不意味著有任何發(fā)育上的問題,也和智力毫無干系。
其實,大多數(shù)的寶寶是在1歲過后才開始會走。很多研究結(jié)果顯示,寶寶開始行走的平均年齡為13~15個月。寶寶何時走路和基因有相當程度的關(guān)聯(lián),和寶寶的體格發(fā)育也有關(guān)。
靈巧健壯的寶寶肯定會比瘦弱的寶寶走得早;而擁有短而粗壯腿的寶寶,通常也比腿又細又長的寶寶走得早,因為后者較難掌握平衡。另外,寶寶什么時候會爬、爬得好不好,也是影響走路的原因之一。
同時,影響寶寶學會走的原因還有很多:營養(yǎng)不良,或是欠缺刺激的環(huán)境等也會延緩寶寶學走路的時間。如果寶寶因走路摔得很厲害,可能寶寶會不敢放開媽媽的手而獨立行走;如果寶寶被心急的父母逼著練走路,反而使寶寶對走失去興趣,拒絕學走;如果寶寶耳朵發(fā)炎、感冒或患有其他疾病,會使寶寶走路的進度落后;若是媽媽整天讓寶寶待在塞滿東西的游戲圍欄里,或常常讓寶寶坐在嬰兒車上而沒有站立的機會;或者很少給寶寶鍛煉腿部肌肉或走路的場合,這些都極有可能使寶寶較其他的寶寶走得晚,甚至在其他方面的發(fā)育都會跟著稍慢。
寶寶不會走路怎么辦
父母要給寶寶足夠的機會和場地練習起身站立,沿著家具邁步、前進。寶寶練習走路的房間里,不要有突起的毯子,或是太滑的地板,要有許多可以讓寶寶安全攀扶的家具,以便寶寶扶著前進,這樣寶寶就有一種安全感,對走路比較容易產(chǎn)生信心。
雖說許多正常甚至很聰明的寶寶,一歲半才會走,但寶寶在一歲半后還不會走時,父母最好帶寶寶去醫(yī)院進行檢查診治,確定有無生理或情緒上的毛病。
寶寶口齒不清怎么辦
有的父母看到,別的寶寶1歲時口齒就能比較清楚地發(fā)音,而自己的寶寶只會說一些單字,只有家里人才能勉強辨識寶寶說的是什么。對于這樣的寶寶,父母非常擔心寶寶長大后,會不會口齒不清楚。
其實,一般情況下,寶寶要等到3~4歲時,才能夠很純熟地發(fā)出正確的語音,有些寶寶甚至一直到6~7歲,還不能讓別人清楚地區(qū)別某些聲音。雖然有一部分寶寶在2歲前,便可以讓外人聽清楚他們所說的話,而許多寶寶則得等到4~5歲才行。對于剛剛學話的寶寶來說,一般外人是不可能像父母一樣,明白寶寶在說什么,就像學習一種新語言,時間和環(huán)境的熏陶是兩大成功要素。
寶寶口齒不清時,父母先別忙著糾正發(fā)音,更別拿寶寶心愛的東西來“要挾”寶寶練習說話。否則,會引起寶寶的厭煩,甚至閉口不言了。正確的方法是,讓寶寶明白父母很喜歡聽他說話,如果寶寶確實感受到這一點,寶寶就會很踴躍地繼續(xù)學下去。
具體做法是:表示對寶寶努力的肯定,并且在同時間示范正確的發(fā)音。當寶寶指著電燈說“當”時,媽媽就要抱著寶寶糾正說:“很棒,那是‘燈’?!庇行┰~匯寶寶也許到2歲都還學不來,但是寶寶會很高興媽媽接受了他的表達,同時寶寶也明白了,他自己的發(fā)音并不正確,有待改進。
寶寶依賴奶瓶有哪些害處
有的寶寶1歲了,仍然很依賴奶瓶,經(jīng)常抱著不放。這樣的寶寶不僅喝牛奶,就是喝水也非用奶瓶不可,甚至在睡覺或者玩耍的間隙也始終叼著奶嘴。
從寶寶對奶瓶的“依戀”程度來看,寶寶是把奶瓶當做了自己的安撫物,奶瓶為寶寶提供了情緒上的安適和滿足感。再加上有些不是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自出生后,小小的奶瓶就一直陪伴著寶寶,可以說,奶瓶是寶寶最熟悉、最親密的“小伙伴”,寶寶當然割舍不開了。但是,奶瓶如果使用不當,或?qū)殞毘^1歲之后,仍長時間使用奶瓶,就會對寶寶形成某些傷害。
首先,長期用奶瓶喝奶或果汁,受到威脅最大的恐怕就是寶寶的牙齒了。不僅那些還沒長出的乳牙,甚至恒齒都會受到影響。幼兒奶瓶性齲齒將導致寶寶掉牙或口腔發(fā)育不良,進而干擾到正確的飲食習慣。
其次,奶瓶不離手,對寶寶的生長發(fā)育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當寶寶的一只手被奶瓶占據(jù),就只剩下另一只手來從事游戲、學習和探索。同時,如果寶寶嘴巴老含著奶瓶(或是奶嘴),學習說話的機會自然就少了。
寶寶依賴奶瓶怎么解決
基于上面提到的寶寶依賴奶瓶的害處,建議在寶寶1歲前后減少使用奶瓶的次數(shù)。雖說想戒除寶寶的這個動作和習慣很不容易,但想到奶瓶將會給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帶來一定的傷害,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寶寶戒除這個習慣。父母可參考以下方法。
限制寶寶用奶瓶的時間、地點和頻率。一天只給寶寶使用2~3次奶瓶,奶瓶只用來盛牛奶,正餐間的點心或飲料則放在杯子里。絕不允許寶寶帶著奶瓶上床,或是爬行、走路以及游戲。最后,寶寶終將抵不住父母溫馨的摟抱,而自愿放棄用奶瓶。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即使想讓寶寶徹底放棄奶瓶,還有一定的難度,至少,父母應(yīng)將長期用奶瓶對寶寶所能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
寶寶最愛營養(yǎng)餐
雞蛋餅
【原料】200克面粉,2顆雞蛋,油適量,蔥末、鹽各少許。
【做法】
1.將雞蛋磕入盆內(nèi)打散,加入面粉、鹽和適量的水,調(diào)成糊狀,再把蔥末放進去充分攪勻。
2.餅鐺燒熱,放入油,舀入一大勺面糊攤成薄餅,用小火把兩面烙至淺黃色即熟。
青菜玉米粥
【原料】50克青菜,50克玉米碎,蔥油少許。
【做法】
1.青菜洗凈,開水焯一下,切成?。挥脹鏊延衩姿閿嚢璩蓾{。
2.鍋里水燒開,把青菜丁、玉米漿放進去,煮開后放進蔥油,即可盛出。
愛心小叮嚀
對于斷奶后只愿意吃粥,不喜歡吃魚、肉、蛋的寶寶,爸爸媽媽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寶寶吃這類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中包含著寶寶生長發(fā)育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媽媽可以在做粥的時候,把肉末摻和到粥里,做成“肉粥”;把雞蛋做成“牛奶雞蛋羹”;把魚肉做成“魚肉松”,這樣一來,寶寶在喝粥的同時就不知不覺地把肉、蛋、魚吃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