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修行——用禪化解心中的煩惱(5)

給大忙人看的佛法書2 作者:吳正清


佛說,放下

有師徒兩個和尚,一老一少,下山化緣。路經(jīng)一河邊,那里溪水暴漲,一位妙齡女子,身架雙拐,正發(fā)愁無法過河??吹綆熗蕉?,便向他們求救:“師父,能抱我過去嗎?”

小和尚一下子驚慌起來,心中只念佛,連連說:“罪過罪過,這可使不得?!?/p>

老和尚走過去溫和地說:“女施主,我背你過去吧?!迸右荒樃屑ぁ?/p>

把女子背過河后,老和尚因為體力損耗,呼吸有一些急促,閉目打坐了一會兒,氣色恢復自然后便又重新上路。小和尚在一旁看得瞠目結(jié)舌,想問又不敢問,默默地跟著師父走了兩個時辰,終于沉不住氣了:“師父啊,您總是教導我說‘出家人要不近女色’,可您怎么能背那個女施主過河呢?這不是有違平日里您對我們的教誨么?”

老和尚早已經(jīng)覺察到小和尚的耿耿于懷,只是想看看小和尚最終能不能參悟,解釋道:“你沒有看見嗎?我早已經(jīng)把過河的女施主放下了,而你,卻還抱了她兩個時辰呢?!?/p>

小和尚當下無言以對。

佛法小竹:老和尚這種坦然,修行并不到火候的小和尚一時半會兒又怎么能體會?老和尚不僅僅是放下了一個女人,更給了自己一片海闊天空。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佛教文化里有一些箴言這么說:“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放不下。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執(zhí)著于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p>

所以,佛說:放下,海闊天空;不放下,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不放手的代價

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自得其樂地在客廳里玩,爬上爬下,好奇地動動這個,碰碰那個。

媽媽看他自己這么盡性,就去廚房為全家人準備晚餐,只是不時地過去看一下小孩子的動靜。

就在她正打算炒最后一道菜的時候,忽然聽到小孩子啼哭的聲音。媽媽一驚,關(guān)上火就沖到客廳。小孩子的手插進一個上闊下窄的花瓶里,因為拔不出來才大哭起來。媽媽先是沖好一些肥皂水灌進花瓶中,想把卡住的手拉出來,但沒能如愿。她又試著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都不可行,最后她求救于孩子的爸爸。爸爸建議她把花瓶敲破。媽媽有一些心疼,花瓶是一件古董,元朝的青花瓷制成,價值不菲。但是孩子已經(jīng)哭得快背過氣去了。她還是狠了狠心,安撫著孩子,給他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告訴他自己也要采用類似的方法來解脫困境。

花瓶撞碎了,孩子的手終于拿出來了,雖然已經(jīng)被擠壓得有一些淤青,但并無大礙。孩子的手拿出來后仍然一直緊握著。孩子的手不會出什么問題了吧,媽媽情急之下,試著輕輕一根根掰開他的手指,吃驚地發(fā)現(xiàn)里面握了一枚小小的玻璃球。正是因為不肯放下這枚小小的玻璃球,他的手一直過不了花瓶中間那個狹窄的弧度。

佛法小竹:求而不放,本應(yīng)美好的事物最后卻變成了桎梏。

這個小孩子才四歲,或許還不太明白自己的執(zhí)念造成了一個什么樣的后果。所幸的是,這個后果不用他自己來承擔。而有多少人,最后只能親身背著沉重的包袱。

有一只小雞,破殼而出的時候,看到一只剛好經(jīng)過的烏龜,它以為自己也要這么生存,從此便背著這副雞殼不肯放下,平添了許多煩惱和困惑。其實,放下一件東西并不難,只要能放下自己的固執(zhí)和成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