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隨 緣
行、住、坐、臥,皆是道場,因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自覺自悟,佛在心中。隨性隨情,佛法隨緣。
隨情而擇信仰,但不必拘泥于表面形式。盲目的崇拜,只會讓自己迷失,走入心之地獄。
有一回,一個衣衫襤褸的窮人來到榮西禪師面前,向他哭訴:“我們家已經(jīng)好幾天揭不開鍋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師父慈悲,救救我們吧,我們一家人將感激不盡,永遠記得師父的恩德……”
榮西禪師面露難色,雖然他想救這一家人,可是連年干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讓他如何救這家可憐的窮苦人呢?榮西禪師一時束手無策。
突然,他看到身旁的佛像,佛像身上是鍍金的,于是他就毫不猶豫地攀到了佛像上,用刀將佛像上的金子刮了下來,用布包好,然后交給窮漢,說道:“這些金子,你拿去賣掉,換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個窮人看到禪師這樣做,于心不忍地說道:“我這是罪過啊,逼得禪師為難!”
榮西禪師的弟子也忍不住說:“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師父怎可拿去送人!這不是冒犯佛祖嗎?不是對佛祖的大不敬嗎?”
榮西禪師義正詞嚴地回答:“你說得對,可是我佛慈悲,他肯定愿意用自己身上的肉來布施眾生,這正是我佛的心愿啊,更何況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這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即使把整個佛身都給了他,也是符合佛的愿望的。如果我這樣做要入地獄的話,只要能夠拯救眾生,那我就算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盲目的崇拜權(quán)威而不能體會權(quán)威的思想,是一件可悲的事。信仰,應當體現(xiàn)在用行動來實踐教義上,而不必拘泥于表面形式上。隨情而行
天不設(shè)牢,而人自在心中設(shè)牢。順天而行者,心中無牢。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由于年事已高,開始考慮自己的接班人。某日,他將兩個得意弟子用繩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懸崖之下,說:“你們倆誰要是能憑自己的力量,從懸崖下攀爬上來,誰就是接替我之人。”這兩個弟子,一個叫覺堅,一個叫覺遠。
身體瘦弱的覺堅,在懸崖之下屢爬屢摔,摔得鼻青臉腫,還頑強攀爬。當他拼死爬至半壁,無處著力時,摔落崖下,頭破血流,氣息奄奄,最后高僧不得不用繩索將他救助上來。而身體強健的覺遠,攀爬了幾次都不成功之后,便沿著懸崖下的小溪,順水而下,遇樹林,出山谷,然后游名山,訪高師。一年后,他才回到寺中。高僧不但沒有罵他怯懦怕死,將他趕出寺門,反而定他為接替自己之人。
眾僧不解,高僧便微笑著解釋道:“寺院后之懸崖極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的。懸崖之下,卻有路可尋。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shè)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nèi),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權(quán)重者粉身碎骨?!备呱畬⑽宀属卖暮湾a杖傳于覺遠,語重心長地對眾僧說道:“師言要聽,但伸縮進退變化,乃圣人之道。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攀爬懸崖,是師出難題,驗看弟子心境如何。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牢,順天而行者,便是我的意中人?!?/p>
不久,高僧在安詳中圓寂。覺遠成為這座大寺廟的住持。隨遇而安
已經(jīng)是三伏天了,廟里的草地仍然是一片枯黃。
小和尚說:“師父,快撒點草籽兒吧,這草地多難看哪!”師父贊許地看著小和尚說:“好?。〉忍鞗隽?,隨時吧!”
中秋,師父買了包草籽兒叫小和尚去種。
在陣陣秋風吹動下,草籽兒邊撒邊飄……小和尚急得喊了起來:“師父,不好了!許多草籽兒都叫風給吹走了!”
師父不動聲色地說:“嗯——沒關(guān)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fā)不了芽兒。隨性吧?!?/p>
種子剛剛?cè)鐾辏鸵齺砹艘蝗郝槿?。小和尚急得直跺腳:“壞了,壞了!草籽兒都讓麻雀給吃了。這,這可怎么辦呢?”師父和顏悅色地說:“別急。種子多,吃不完,隨遇吧?!?/p>
播種那天夜里,忽然下了一陣暴雨。清晨,小和尚到院里一看,就三步并做兩步地沖進禪房:“師父,這下可完了!草籽兒都讓雨水給沖走了!”師父毫不介意地說:“沖到哪兒就會在哪兒發(fā)芽兒,隨緣吧?!?/p>
七八天過去了,枯黃的草地上居然長出了一片青翠可人的綠色苗苗!原先沒有播種的地方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好看!太好了!”
師父瞇起笑眼,慢慢點著頭說:“隨喜,隨喜!”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別把生活定格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空間、標準上,在堅強中隨遇而安,在平凡中感悟快樂。永遠不去計較生活的不快,我們就會本能地收獲幸福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