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對佛無限崇拜,吃著齋飯,誦著經(jīng)文,燒了好多香之后,他想見見活佛是什么樣子。
他籌備了路費,帶足了干糧去名山古剎尋找活佛。爬過千山,趟過萬水,他終于來到了名寺。寺里的方丈接待了他。他向方丈述說了一路的艱辛勞頓,并懇求方丈讓他見見活佛。
方丈說:“回家去吧,佛已在你家中。那個倒趿著鞋、披散著發(fā)、給你開門的就是活佛?!?/p>
他將信將疑地回到家中,敲過門后,急切地等待活佛的出現(xiàn)。
門開了,倒趿著鞋、披散著發(fā)、給他開門的正是他的妻子。聽見他敲門,妻子來不及將鞋穿好、將頭梳好就匆匆來給他開門。
他恍然大悟,原來活佛就是我們身邊一切善良的凡人,一切曾經(jīng)給了我們關(guān)懷和幫助的凡人。
1. 佛即眾生,眾生即佛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在迷的佛。
學(xué)圣學(xué)賢,無所謂過早過晚太老太少之別,但能一念覺悟,眾生即佛。佛在靈山,佛在心頭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你心頭。
有一天,靈訓(xùn)禪師前來拜訪歸宗禪師。
靈訓(xùn)禪師問歸宗禪師:“請問禪師,什么是佛呢?”
歸宗禪師很是為難地望著靈訓(xùn)禪師說:“我不能告訴你。即使告訴你了,你也不會相信啊。”
靈訓(xùn)禪師聽后,馬上說:“不對啊,禪師!我是誠心來向您請教的,您的話,我怎么敢不相信呢?”
歸宗禪師點點頭說:“那好吧!你既然相信我,那就靠過來,讓我告訴你!”
接著,歸宗禪師把嘴巴貼在靈訓(xùn)禪師的耳朵上,細(xì)聲細(xì)語地告訴他說:“你就是佛??!”
靈訓(xùn)禪師聽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放聲大笑道:“我就是佛!哈!哈!哈!我就是佛!”
可見,眾生不應(yīng)該舍棄自己內(nèi)心的靈山,而應(yīng)該從自我的心中提煉自性的寶藏。眾生是菩薩,心善可稱佛
心存善念可稱佛,率真做事行佛道。
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生,悲惜化淚雨。佛家以慈悲為懷,所謂“慈”,就是愛護眾生,有給眾生以安樂之心;而憐憫眾生,有拔除眾生痛苦之心,則為“悲”。觀音菩薩既有博大的“愛護心”,又有非凡的“憐憫心”,所以其美名尊號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其實佛也并非那么神秘。丹霞禪師有一次路經(jīng)洛陽的惠林寺,正值嚴(yán)冬時節(jié),天寒地凍。于是他就將寺里的木頭佛像扛了下來,燒火取暖。
寺里的住持見了,大發(fā)雷霆:“你怎么敢把佛像燒了呀!”
丹霞禪師泰然自若地答:“噢,我是想把佛像燒出舍利子來呀!”
住持驚愕地問:“木頭的佛像能燒出舍利子來嗎?”
丹霞禪師道:“既然燒不出舍利子來,那就是木頭,不是佛了,盡管燒好了?!?/p>
后來,丹霞禪師安然無恙,而住持卻因心火上躥,掉了兩道眉毛。
眾生皆苦,惟懷有一顆大慈大悲的善心持身處世,方能苦中有樂。而心存善念,便可稱佛。
只要本性率真地做事,就是行了佛道。木頭佛像燒不出舍利子,千真萬確。所以“泥佛不渡河,金佛不渡爐,木佛不渡火,真佛內(nèi)里坐”。說到底,決定我們自身價值的條件,并不在于我們所得到的外物,而在于我們自己的心靈和行為。因為真正的佛是在人的心中。
佛性一直在我們的心里,只是我們不認(rèn)識它,不知道看重它。它是人生命的根,是心靈的船,載我們渡過大千世界,而內(nèi)心深處依然完好如初。佛即眾生,眾生即佛
事物的相通常常妙不可言。
禪宗南宗的創(chuàng)立人六祖慧能認(rèn)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佛性就存在于人的心中,人只要去掉妄念,就會頓見自己的清凈本心,就成佛了。這就是頓教法門“即心即佛”的觀點。
如果你去過西藏,一定很難忘記那里的潔白。潔白的雪山,潔白的經(jīng)幡,潔白的羊群……時刻圣潔滿眼。
在那里,人對生活的要求很簡單,天對山的呼應(yīng)很直白,羊?qū)β返狞c綴很隨意。自在隨著天地蜿蜒,不僅人,仿佛每只羊心中,都有佛。
拜佛者遍天下,藏族人是最無功利心的。他們求佛,并不是許愿,而是求心靈的幸福感。藏族人會將一生的積蓄捐給寺廟,就像交給家人一樣自然。他們相信自己住得離天很近,離佛很近。相信只要自己善良,佛時刻在自己身邊,同吃同住。
佛教門派眾多,禪宗真正實現(xiàn)了佛教的中國化,讓佛走進大眾心中。
兩者的共通之處,在于親切感。慧能反對佛祖崇拜,認(rèn)為解脫要靠自己,不應(yīng)崇拜偶像。他說佛即眾生,眾生即佛,佛和眾生本質(zhì)是沒有區(qū)別的,區(qū)別只在于“迷”和“悟”。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佛?;勰艿某晒Γ谟谒诜鸷捅娚g畫了等號。
“佛是人向善的心?!比嗽缴疲c佛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