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革命事件
立憲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和社會民主黨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幾乎同時建立,顯然,這是社會不滿日益加劇的征兆。當時,這些黨派中還沒有一個是像西方那樣的黨派,即組織起來使人當選為公職人員;因為在俄國,州自治局一級以上是不進行選舉的。三個黨派都是宣傳機構,由缺乏群眾支持的領袖和追隨各種思想流派的知識分子組成。各黨派的成員,甚至立憲民主黨人都受到警察的監(jiān)視,以致大部分活動被迫轉入地下。與此同時,1900年后俄國出現(xiàn)了民眾騷動的征兆。農民侵占貴族的土地,甚至發(fā)動反對地主和稅收官的地方性暴動。工廠的工人也有零星的罷工。但是,沒有哪一個新黨派同這些民眾運動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
政府拒絕作出任何讓步。1894年登基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對這位少君來說,所有的批評似乎都是兒戲。他年輕時受教于俄羅斯東正教世俗領袖波別多諾斯采夫,把懷疑專制和正統(tǒng)觀念,懷疑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一切思想都視為非俄羅斯的異端。如果某些政府官員竟然被政府之外的最溫和的自由主義者或最守秩序的民主主義者的利益所支配,那就會被沙皇、皇后和高級官吏看做大逆不道。對他們來說,專制制度是上帝賦予俄國政府的最好的和唯一的形式。
首席大臣普列韋和宮廷里的人士都希望對日戰(zhàn)爭的迅速勝利,能使政府獲得更多的好處,但戰(zhàn)爭打得很糟,結果適得其反。愛國熱情洋溢的帝國社會評論家們(除了少數(shù)最信奉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外),都對俄國被一個崛起的亞洲強國輕易打敗感到羞恥。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之后,人們普遍地感到,這個政府已向全世界暴露了它的無能。自由主義者認為,政府之所以行動遲緩、麻木、固執(zhí)和缺乏效率,是因為它信奉秘密手段和拒絕批評或監(jiān)督。這樣,它既不能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也不能領導正在俄國開展的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但是,自由主義者并沒有什么實際行動。
當時,警察曾允許一位牧師加朋神父到圣彼得堡工廠的工人當中去,希望通過組織他們以抵消革命者宣傳。加朋神父認真著手處理工人的冤情。這些工人實際上是剛遷到城市的未受教育的農民,他們深信,只要能上達天聽(他們稱沙皇為“小父親”,他就會吃驚地傾聽工人的控訴,并糾正那些折磨俄國的邪惡。于是,他們擬訂了請愿書,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每日最低工資一盧布(50美分);請求撤掉無能的官吏;民主選舉立憲會議,在俄國建立代議制政府。1905年1月的一個星期日,大約20萬赤手空拳的男女老少,和平而恭敬地唱著“上帝保佑沙皇”的歌曲,聚集在沙皇的冬宮前面。但沙皇逃避了,官員們也惶惶不安,調來的軍隊殘忍地掃射示威群眾,當場打死數(shù)百人。
圣彼得堡的“流血星期日”,使賴以維持政府穩(wěn)定的道德支柱崩潰了。工人們震驚之余,才明白沙皇不是他們的朋友。支持那些令人憎恨的官吏、稅收官、地主和企業(yè)所有者的專政制度,一下子暴露無遺。政治罷工的浪潮突然爆發(fā)了。社會民主黨人(孟什維克多于布爾什維克)從地下或流放地給這些運動以革命的指導。工人代表會議或“蘇維?!痹谀箍坪褪ケ说帽ば娉闪?。在全國許多地區(qū),農民也開始了自發(fā)的暴動,他們強占貴族的土地,燒毀莊園主的住宅,并以暴力對付他們的領主。社會革命黨人自然力圖掌握這次革命運動。自由派的立憲民主黨人、教授、工程師、商人、律師以及成立于40年前的州自治局的領導人,也都力圖奪取領導權,或者至少利用這次危機來束縛政府的手足。所有這些人都同意一個要求:在政府中應有更多的民意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