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迪斯尼是企圖再現(xiàn)這個神話故事的唯一罪人。他們在20世紀最有影響的兒童參考書中進一步描述了這個故事,在1908年出版的由阿瑟·米寫的《兒童百科全書》中描述了以下情節(jié):
它們一直向前行走,越過小山、河流和幽谷,穿過花園、農(nóng)場、村莊,跳入井和池塘中去,污染了水,引起傷寒病的暴發(fā)……它們繼續(xù)不斷地前進,來到海邊,跳到海里進行破壞……這種場景是十分悲哀和可怕的,但是如果大批旅鼠不這樣凄慘地離去,它們早就吃掉整個歐洲了。
9變色龍不能隨環(huán)境變色嗎?
是的,它們是為了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而改變皮膚的顏色
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完全是神話。全部是偽造的。全部是謊言。
實際上,它們是隨著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來改變自己的顏色。如果碰巧出現(xiàn)與背景顏色相符的話,也完全是一種巧合。
當變色龍受到驚嚇,被人用手拿起,或者在一次戰(zhàn)斗中它們打敗另一只變色龍的時候,它們就會改變顏色。當有異性進入變色龍視野的時候,它們會改變顏色;有時在光線或者溫度出現(xiàn)波動時,它們也會改變顏色。
變色龍的皮膚由幾層被稱為"chromataphores"的特殊細胞組成,每一層都含有不同顏色的色素。改變這些層之間的平衡關(guān)系,可以使皮膚反射不同的光線,這樣變色龍看上去就像一個正在行走的帶色輪子。
令人奇怪的是為什么"變色龍可以改變顏色來適應環(huán)境"的這種說法在人們的腦中根深蒂固。這個荒誕的說法第一次是出現(xiàn)在一個希臘二流作家的有趣故事中和公元前240年縮寫的傳記《卡里斯圖的安提哥諾斯》中。亞里士多德是一位更有影響力的作家,在他早期寫的著作中已經(jīng)非常正確地將變色龍顏色的變化與害怕聯(lián)系起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這種變色龍的"背景"理論再一次幾乎完全被拋棄了。但是,從那時期后又出現(xiàn)了變色龍變色的"背景"理論,甚至至今,可能是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他們"知道"的有關(guān)變色龍的唯一理論。
在某個時間里,變色龍能夠保持幾個小時完全靜止不動。因為這個原因,加上變色龍吃的食物很少,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它只需要呼吸空氣就可以活。這種看法也是不對的。
變色龍可以將它們的兩只眼睛分別旋轉(zhuǎn)和注視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但是它們完全聽不見聲音,是個聾子。
《圣經(jīng)》中規(guī)定禁止吃變色龍。
10北極熊如何偽裝自己的黑鼻子?
至少不是用白手掌捂住自己的黑鼻子
它們用白色手掌蓋住自己黑色的鼻子,是吧?
不幸的是這種說法雖然很可愛,但是未被證實。"北極熊是左撇子"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自然主義者已經(jīng)觀察北極熊數(shù)百小時了,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北極熊有任何小心翼翼地捂住鼻子或者是左撇子的跡象。
可是,北極熊喜歡牙膏。但在一些正式報告中是說北極熊大肆破壞極地旅游者的居住地,它們打翻帳篷,踩壞設備,所有這些行為就是為了吸一管凱堡紹登特牙膏。
這可能是在馬尼托巴省的丘吉爾鎮(zhèn)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混凝土建筑物--"北極熊監(jiān)獄"的原因之一。任何漫步進入這個小鎮(zhèn)的北極熊都被逮捕和囚禁到那里,并在這個監(jiān)獄生活幾個月,然后接受不同的判決書:釋放回它們的群落、殺死、送到專門的機構(gòu)或到處流浪。"北極熊監(jiān)獄"以前是一個軍事基地的停尸間,現(xiàn)在重新設計后能夠同時容納23只熊。北極熊在夏天不吃東西,所以這個熊監(jiān)獄的一些"居民"可以幾個月不吃東西。春天或者秋天是北極熊的捕獵季節(jié),于是被監(jiān)禁的北極熊得以釋放,它們離開熊監(jiān)獄后,就去捕魚,不再漫步前往丘吉爾鎮(zhèn)了。
人們知道的、最早捕獲北極熊的是埃及的托勒密二世,他將北極熊養(yǎng)在亞歷山大市他的私人動物園里。在公元57年,羅馬作家卡普爾紐斯·塞克柳斯描寫北極熊在一個被水淹沒的圓形劇場中與海豹搏斗的情況。斯堪的納維亞獵人誘捉北極熊幼崽的方法是:殺死雌北極熊,剝下它們的皮,將皮鋪在雪上面,當幼崽過來躺在上面的時候就將其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