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在靈魂的落寞中徜徉(7)

距離寂寞還有幾米 作者:張愨


 

12.月亮也曾掉下來

她偷偷告訴我一個秘密:

月亮小時候,

也曾經不小心從天上掉下來,

墜落到森林里唷。

——《又寂寞又美好》

總是能在一些很純凈的文字背后,不經意間便讀出一種帶著孤獨與落寞的、震撼心靈的憂傷。而后,又在反復咀嚼中,看到點點希望,讓自己不至陷入沉郁和頹然。我很奇怪為什么寫出這樣文字的作者,總能夠將這些感覺和情緒拿捏得如此恰如其分。仔細思考過后我終于明白,原來,每一段這樣的文字背后,都有一段同文字一樣波瀾壯闊的人生。

杜甫在抒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他是一位飽經戰(zhàn)亂之苦的老人;史鐵生發(fā)表《我與地壇》前,正在雙腿初殘中飽受煎熬;幾米在創(chuàng)作《又寂寞又美好》時,剛剛得知自己身患血癌。

在諸多不如意的境遇中,他們在哀傷的歲月里靜默地思考人生,并將難以演說的孤獨與寂寞匯于字里行間。他們用心體察著世界,用寧靜而清純的心靈與生命對話,于是在文字的最后,出現了對美好的期望,好似黑夜天空中出現的點點星光?!耙钟舫鲈娙恕笔呛苡械览淼?。

把抑郁以及抑郁中的思考翻轉著載入作品,在安慰自己的同時,激勵那些依然陷于低谷泥沼中的人們。這是大多數作者,大多數作品的主旨。相比之下,我們的情感卻是那般淺薄。

在人世間行走,每一個人都會遭遇生活的起伏,每一個人都會邂逅生命中的低谷,就像月亮也曾不小心從天上掉下來,墜落到森林里。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逆風行走的能力,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被風吹落的準備,每個人都應有承受生活中赤裸裸無奈的心理,每個人都應該勇敢的在跌倒之后迅速地站起來。不要害怕跌倒,不要畏懼承擔。淺顯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明白,可是我們做得并不好。掙扎、抱怨、咆哮、惶恐、焦慮、沉淪、頹廢,這是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選擇的態(tài)度和方式。

不知是勵志作品里沒寫過,還是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其實,面對人生起伏,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以接受的態(tài)度泰然處之。

也許我們該學一學奧運會上,那些因為微弱失敗或健康困擾而留下失金遺憾,卻依然以鬼臉作結,以微笑面對一切的選手們。面對輿論的壓力,在長久蟄伏中,劉翔重回賽場,最終換回一個眾望所歸;楊威一直被戲稱為“千年老二”,卻依然在比賽中平和出場,最終華麗地登上領獎臺。一路走來,他們在遭遇人生的低谷與自身的瓶頸時,承受的是厚重,滾落的是汗水,但他們從不消極。

在古書中,我們知道司馬遷因為遭貶謫,《太史公記》才得以問世;千古絕唱《呂氏春秋》,在呂不韋被放逐時逐漸成篇;孫武在飽受摧殘中,將《孫子兵法》悄然修成……

在低谷中奮進、思考,古人們揮毫而就,將自己人生的無限感慨凝聚筆端,于是在歲月的沉淀中,“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窮且益堅,不墜凌云之志”這些不朽篇章在傳誦中激勵了不少仁人。

遭遇人生低谷,我們是否還在茫然找尋?

不要害怕跌倒,勇敢地爬起來,繼續(xù)前行,面對每一次人生的低谷,安靜的品味,在孑然而立中傲然,在傲然中創(chuàng)造奇跡。因為,我們都很平常,但我們都期望,屬于我們的每一段人生,在垂暮之時回憶起來又都注定了不平常。因為,塵世這一遭,我們都付出了艱辛。

13.平衡亦或剔除        

他看起來總是十分膽怯,

老是要將手微微張開,

才能保持平衡,

他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前,

他不得不這么謹慎,

要是跌倒的話,

他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頭上長樹的男人,

真是令人擔心。

——《又寂寞又美好》                                                                                 

如果一個人頭上頂著一顆大樹,像走在平衡木上一樣小心翼翼,似乎每前進一步都蘊藏著無限危險,那該有多恐怖?如果他不小心倒下,在大樹的左右下,他真的很難再有爬起來的可能。我想,這個人自身的惶恐,或許是旁人無法想象的。

雖然很多人都在說“當局者迷”,但是往往,身陷危險之中,自己內心的感受比任何人都來得深刻。

那個頭上長樹的人,難道他自己不知道這樣很危險嗎?大樹每天都在不停生長,他每天都要走路。在每天向前邁出一步的時候,他都會更深刻的感受到,大樹枝葉又生長的旺盛一些的壓迫感與沉重感,跌倒在一天又一天的變化中,越發(fā)傾向于自然。

那個人越走越累,因為大樹一直在向著枝繁葉茂生長,直至開花結果。

那個人越走越累,因為他始終要保持一個行走的平衡,因為他始終要在小心翼翼中日復一日的繼續(xù)自己的焦慮與惶恐。

大樹越來越茂盛,人越走越遠,但他始終不知道,自己會在什么時候跌倒,再也爬不起來,永劫不復。未知的危險總是比預期的死亡更恐怖。那個人知道,自己能夠做的,僅有竭盡全力保持平衡,讓重心穩(wěn)定。

然而,那個人不知道的是,他頭頂上的那棵大樹根基并不牢固,甚至沒有生根。只需稍稍用力,那棵樹就會倒下。當然,因為習慣了負重前行,在那棵樹突然倒地的時候,人也很有可能因為不習慣而隨之跌倒,摔得頭破血流,甚至摔得粉身碎骨。習慣總是如此可怕。

那個人還有一點不知道,其實,他完全可以在大樹沒有長成之前,緩緩舉起雙臂,輕而易舉地把它取下來,扔進垃圾桶里,或者種在院落里。如果不能踏實的保持平衡,那就干脆把它剔除,為自己減輕行走的負擔。毫無保留的接受,并在接受之后一如既往的堅守,有的時候,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像這個頭上長樹的人一樣,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這樣岌岌可危的狀態(tài)中生存。面對未知,我們掙扎、恐懼、焦慮、痛苦,但是我們往往找不到造成這些負面情緒的癥結所在。相反,我們總在每天恪守的陳規(guī)中,滋養(yǎng)和縱容著潛存的風險,自己卻還在無意識中津津樂道自己的所做所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