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萬元戶”今日255萬
通貨膨脹是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心的問題。這種現(xiàn)象頑強地闖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讓人感到緊張,又讓人覺得無路可逃。
沒有人不想應對通脹,但發(fā)現(xiàn)難度越來越大,可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小。
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最佳決策的,是對未來趨勢的了解和把握。只有當趨勢了然于心,人們才能知道自己身處何方,才能冷靜地找到應對之路。
這條路并不復雜。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了解一個又一個此前被忽略的現(xiàn)象和細節(jié),一步步地找到問題的源頭。而答案,都包含在這個過程中:通貨膨脹究竟怎么發(fā)生的?除了已知的原因,它背后還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
是的,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問題,如果走進去,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驚訝的世界。這個世界潛伏在深處,將所有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金融現(xiàn)象、國際關系等串聯(lián)起來,猶如一座構造完美的宮殿。
只有當您走進去才知道,當今世界原來是這樣的,我們面對的問題原來是那樣的。當一個個謎團解開后,這個世界在你面前突然變得透明而清澈。您俯身看著這個世界,或者悲憫或者難過或者喜悅或者興奮……
貨幣兇猛
是的,經(jīng)濟學并不神秘,讓我們一點點地把一個個謎團解開。
人們對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和物價的上漲一直是深有感觸。但貨幣到底在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
應該說,全球貨幣的泛濫,已經(jīng)達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就全球范圍而言,絕大部分國家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貨幣超發(fā)問題。
2011年2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長向松祚撰文指出: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基礎貨幣或者說國際儲備貨幣從380億美元激增到今天超過9萬億美元,增速超過200倍,而真實經(jīng)濟增長還不到5倍。全球貨幣或流動性泛濫是今日世界金融和經(jīng)濟最致命的痼疾。①
貨幣超發(fā),購買力必然下降,這是一個規(guī)律。
有專家測算,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間,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的月平均值為4.81%。如果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時擁有100萬元,到現(xiàn)在只值當年的15萬元。②
其實,如果根據(jù)貨幣購買力與日常消費品的價格進行比較,1978年的100萬元的實際貶值程度要超過85萬元。一個最簡單的對比是,現(xiàn)在的百萬富翁與20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相比,哪一個購買力更強?
中國金融40人論壇學術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曾經(jīng)從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儲蓄兩種方法,分別選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個時點,對“萬元戶”財富的變遷進行測算。從居民人均儲蓄看,上述四個時點居民儲蓄總額分別為523億元、9200億元、7.4萬億元和17.3萬億元,考慮人口變化之后的人均儲蓄為52元、800元、5900元和1.3萬元。這樣算來,1981年的“萬元財富”相當于當時人均儲蓄的200倍,折算到現(xiàn)在差不多是255萬元。結(jié)論顯而易見:過去30年,錢本身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值錢”了!③
在貨幣超發(fā)洪流中,中國也已經(jīng)成長為世界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