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避身場所與帳篷的搭建方法(5)

懷斯曼生存手冊 作者:(英)約翰·懷斯曼


有一種原產(chǎn)地為亞洲的竹子,它的高度可以達(dá)到30米(100英尺),它的直徑可以達(dá)到30厘米(1英尺)。這種竹子在印度與中國都可以找得到。竹子的生長地通常是位于平原或者山坡上的潮濕地帶。在非洲和澳大利亞,我們也可以找到原始種類的竹子,甚至在美國的南部地區(qū),你也會發(fā)現(xiàn)有兩種竹子在那里生長分布。

選擇一根竹子,將它沿著豎直方向劈成兩半,打通其中的竹節(jié),然后把它安置在頂棚上,在下雨天就可以利用它收集雨水,同時也可以用它來作導(dǎo)水槽。劈開的竹節(jié)之間也可以相互連接,形成很有效的防水屋瓦。

將竹片劈成一個個的長條,并且把它展平,就可以用來制作平坦的墻壁、地板以及物品架等等。在竹節(jié)上每隔1.25厘米的地方,沿著垂直節(jié)面的方向剖開竹莖,就可以把每一段都展平成竹片的形狀。

在竹節(jié)的節(jié)點的部位,竹子所形成的紙樣的薄鞘,它也可以用作很好的建筑材料。

警告:

砍伐竹子時要小心。作為叢生植物,許多竹桿常?;ハ嗉m纏在一起,由于彎曲而且繃緊的竹桿會產(chǎn)生相當(dāng)大的張力。如果貿(mào)然砍伐竹子,可能會引起竹桿的爆裂,暴露出鋒利尖銳的斷面。這些都很容易傷人。

在竹子的斷裂面上,有著與刮胡刀同樣鋒利的刃口,它會導(dǎo)致嚴(yán)重的割傷。在竹桿的底部的外苞葉上,分布有蜇人的絨毛,它會嚴(yán)重的蜇傷皮膚。

在北極地區(qū)搭建避身所 在極地地區(qū),你可以利用天然的凹坑或洞穴,它們可以成為你的簡易的避身所。如果你恰巧攜帶有露營的裝備,你可以先搭好帳篷,然后在帳篷的周圍,和帳篷的上面,堆起盡可能多的松軟積雪,用它來加強支撐重量的效果。在寒冷的天氣下,積雪會被凍成固體的雪塊,這時的你很難用堅實的雪塊作材料,因為你首先一些工具,它們可以切割雪塊,或者把雪塊壘成適當(dāng)?shù)男螤睢6F锨與雪鋸,就是你在極地探險過程中所必備的工具。

至于雪坑和巖坑,它們都很容易辨認(rèn)。但是,在北部的森林中,如果它們被大雪所掩蓋,那么在針葉林中、樹木枝條下,這些地方是否有坑洞的問題,就不是那么容易確定了。中等體型的樹木,它的樹干的四周可能會有一些空洞和空隙(如圖a),在某棵大樹的某個枝條下面,也很可能有個大坑洞(如圖b)。在背風(fēng)處的枝條下面,你可以用硬物來挖一挖,這樣來確認(rèn)是否有坑洞。

圖a、圖b

圖c

即使只有松軟的雪團,你也可以用它來構(gòu)建防風(fēng)墻。操作方法是,先用工具把雪塊切割成條塊狀,再把它們壘在一起,這樣就可以了(如圖c)。這是搭建簡單避身所的最省力的方法之一。

把塑料布或雨披蓋在上面,它的下端用雪塊穩(wěn)穩(wěn)的壓在地面上,上端壓在已經(jīng)搭好的雪墻上,周圍再用雪塊圍起來,就可以建成避身棚了。

在雪地上建設(shè)避身棚

要想切割緊密凍合的雪塊,雪鋸、鐵鍬和小刀是所必不可少的工具。符合下面的條件的雪塊是比較理想的:雪塊的強度恰到好處——既能輕松地支撐起成人的體重,又沒有產(chǎn)生任何的塌陷,而且雪塊也比較柔軟,能被尖銳的物體刺穿。

具體操作時,要把雪塊切割為體積為45×50立方厘米(18×20英寸),厚度為10~20厘米(4~8英寸)的形狀,這樣的雪塊搬運起來比較方便,并且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同時也能允許陽光中的絕大部分光線透過。

雪溝

你可以利用雪溝因地制宜地搭建避身棚,這要比在平地上重新用雪塊壘建避身棚快得多。不過它只能供一個人在短期內(nèi)使用,例如在行進(jìn)的途中,或者是在準(zhǔn)備建造一個更大的避身棚的時候。

搭建之前,要先在雪地上標(biāo)出睡袋的尺寸(包含頭部的位置),然后將雪溝中相應(yīng)于整個睡袋寬度的雪塊都清除出去。沿著你所作的標(biāo)線,向下挖出一條約60厘米(2英尺)深的溝,在雪溝的邊界的上緣,切割出15×15平方厘米(6×6平方英寸)的雪塊。

在切割出的位置上放好雪塊(如圖a),雪溝兩邊的雪塊要相互依靠支撐,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棚頂。

你的裝備以及其他的物品都放在睡袋的下面,這樣你就不會直接與雪地接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