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毒真菌

懷斯曼生存手冊 作者:(英)約翰·懷斯曼


警告:下面僅列出部分有毒真菌的圖示,如果無法確保某種真菌無毒,就不要冒險。毒性最強的是某些鵝膏毒傘菌,它們的菌株基部都有杯狀的基座或菌托。

1.毀滅天使菌:整菌為白色,菌托不太明顯,莖干上長有鱗片,菌蓋直徑可達(dá)12厘米,夏秋時生長在樹林中。有甜味,含有致命的毒素。嫩小時類似松蕈傘菌。

2.死人帽菌:菌蓋為橄欖綠色,直徑約12厘米。莖干蒼白,菌托大而顯著,菌肉和菌褶為白色。常生長在橡樹或山毛櫸林中,是毒性最強的真菌之一。

3.美洲豹菌:棕色菌蓋,直徑為8厘米,厚實,有斑點。菌褶為白色,莖基部有2-3圈的菌環(huán)。生長在林蔭地,尤其是山毛櫸林木上。有劇毒,常致命。

4.毒蠅傘:菌蓋亮紅色,有白色斑紋,菌蓋直徑達(dá)22厘米,常常在秋季生長于針葉林中。

5.蘇云金桿菌(Entoloma sinnuatum):灰白色的深凸形菌蓋,直徑15厘米,菌褶為黃色,成熟后變成淡紫色。堅實的白色菌肉略有動物的肉味、苦杏仁味或蘿卜味。夏秋時節(jié)在草地及叢林中群集生長,尤其是橡樹和山毛櫸林中。劇毒。很容易同松蕈類相混淆,不過它的莖上沒有菌環(huán)。

6.Inocybe Patonillardii:嫩小是為白色,長大后逐漸變成棕黃色,菌蓋直徑為7厘米,菌褶嫩小時為白色,后來變成橄欖棕色;菌株擦傷后,會逐漸變紅。夏秋季生長在闊葉林中,尤其是山毛櫸林木中。菌莖上沒有菌環(huán),但嫩小的容易誤認(rèn)成松蕈類。有致命毒素。

7.毛頭棘菌(Paxilus involutus):菌蓋結(jié)實,為棕黃色號角狀,帽沿向外翻,直徑約為12厘米,菌褶為棕黃色,柱形菌莖。常生長在樹林中,尤其是樺樹林中。有致命的毒素,注意不要誤認(rèn)為可食用的黃色真菌,如雞油菌等。

8.絲膜菌屬(Cortinarius peciosissimus):整棵為紅色到紅棕色,屋頂式的菌蓋,直徑為2-8厘米,菌褶上也為紅棕色。秋季時生長在針葉林中,不太常見,但毒性很強。顏色稍淡的Cortinariusorelanus生長在闊葉林中,也有毒。都具有蘿卜的味道。千萬不要同雞油菌相混淆。含有致命的毒素。另見Agaricus xanthoderma(黃斑傘菌),圖示見前面的可食用真菌類。

中毒癥狀誤食有毒的真菌后中毒癥狀各不相同,下面再介紹一些典型的癥狀:

死人帽/毀滅天使:中毒癥狀緩慢,在誤食后8-24小時內(nèi)就會出現(xiàn)癥狀———嘔吐、腹瀉、極度口渴、盜汗和痙攣等。一天后癥狀就會明顯緩解,然后又會重新發(fā)作,并且更為劇烈。90%的中毒者在2-10天就會死于肝功能衰竭。目前還無藥可救。

蕈毒堿毒素:多種毒菌都有這種毒素,會引發(fā)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

飛傘菌:誤食后會引發(fā)嚴(yán)重的腸胃不適、精神錯亂、非自主的身體扭動及痙攣,隨后會出現(xiàn)昏睡不醒。病人通??梢宰孕谢謴?fù)。

Inocybe Patonillardii及其種屬:誤食后會導(dǎo)致眩暈、失明、盜汗、體溫下降。嚴(yán)重的還會死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