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xiàn)在不是從前的時代了

內秀 作者:于曉丹


十幾年前我在紐約時裝學院上學時,常聽我的專業(yè)課老師們感嘆,“現(xiàn)在可不是從前了?!彼齻儞u著頭嘆著氣,好像很替我們在這時候才進入這一行感到惋惜。我們的老師有不少是從時裝工業(yè)的前線退回到學校這個大后方的,退回的原因,據(jù)她們講,大多是因為留戀從前,無法適應眼下的工業(yè)狀況;而從前,大概就只有在校園這塊“凈土”上才能感受蛛絲馬跡了。我偶爾會問,你們口里的“從前”究竟前到什么時候?她們大多不假思索地說,至少是十年二十年前吧,我們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我們還年輕的時候,我們學徒的時候;至多可以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甚至更早。

我們那時的主課,在上到一個月的周期時,總會穿插一堂“回顧大師”的時裝歷史課。課堂設在校檔案室里,大家圍坐在一張闊大的高臺周邊,等著老師從倉庫推出滿滿一鐵架幾十年前的“古董”。這些古董服飾大都是名人捐贈的,被包裹在優(yōu)質的棉罩里。每次老師拉開衣罩的拉鎖,我們都凝神屏息,心情既興奮又緊張。Balenciaga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老師總是小心翼翼翻開他衣縫里的每一處細折,讓我們看他縝密的手工,然后說,瞧,Balenciaga當年就是用這么得體的裁剪、優(yōu)雅的線條培養(yǎng)了幾代女人的品味──從英格麗·褒曼到格蕾絲·凱莉,從肯尼迪夫人到提娜·周。

這種歷史課往往給我們留下這樣的印象:那時的大師們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美還是不美”。他們只用他們認為最美麗的蕾絲、花邊、紐扣,最涼、最潤、最上等的面料,不厭其煩、精雕細刻地制作他們認為最美的服飾。Balenciaga說,“穿我衣服之女性不必完美,甚至無需美麗,我的衣服自會使其擁有這一切”──這幾乎立刻成了我們所有學生的信念。在校園里,老師從不說成本、定價和基本訂單量這些詞匯,我的課堂筆記里連“yardage”這個織物碼數(shù)字都從未出現(xiàn)過,總而言之,任何非時裝設計本身的因素好像完全不存在,或完全無需被我們考慮?!皠?chuàng)造,我要看到你們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的老師常常這么要求我們,“如果你們在學校里不盡情地享受你們的創(chuàng)造力,享受創(chuàng)造力的自由能給你們帶來的狂喜,大多數(shù)同學進入公司后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機會再也沒有了?!眲?chuàng)造力!我們那時只恨它不夠,不能每時每刻在每一節(jié)創(chuàng)作課上都給我們源源不斷的能量,從沒想過有一天它竟會受到束縛,甚至成為一種束縛。

我們的老師真不愧“前線”下來的,果不其然,等我們進入公司,天馬行空的日子立刻就結束了。

我還記得進入公司的第一天,我的設計總監(jiān)立刻抱給我一大摞公司的設計檔案。就照這個畫吧,長短不變,肥瘦不變,如果你愿意,用透明繪圖紙墊在上面描也行。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設計師生活嗎?我那時一口氣咽了好幾下口水。我們的大老板偶爾也要求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可他卻是為了敲開沃爾瑪?shù)拇箝T,讓我們把每碼七分美金的英國蕾絲換成每碼一分五的廉價替代品;把原本5×5平方英寸大小的繡花圖案縮減到2×2英寸;在找到了每米兩美元的絲綢供貨商后,還要看能不能再找到九十美分的供貨商。如果他的要求我們都滿足了,而且?guī)退樌玫搅擞唵?,我們一定會成為他嘴里的“天才”,除了逢人便被夸耀,遇到他心情愉快,性情慷慨,還能因為“削減創(chuàng)造力”而得個大大的紅包。

久而久之,“什么是最好的”就不再為我們所關心,“最好的”前面被加上越來越多的定語,以致最后,這六個字變成了長長的一句話:“什么是在現(xiàn)有條件許可下我們所能做到最好的。”“最好的”也從來不是公司上下討論的話題,從供貨商到生產商再到銷售商在乎的似乎只有一個:什么是最好賣的。

設計師們總是在和創(chuàng)造力做著妥協(xié);如果你不肯妥協(xié),那無非是你的品牌沒了,像Andrea Gabrielle;要么是你沒了,像我的很多設計師同事們。

其實,對于時代的疑惑也并非今天才有。早在1968年,Balenciaga就因為不參看書中“流星”一文能向他再也無法尊重的那個時裝時代妥協(xié),關閉了他在巴黎的公司,退出了江湖。 對于設計師而言,今天的時代是不是連他退出的那個時代還不如了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