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談的第一個“+”,就是積極、正面的人生態(tài)度。
坦白說,我從小對人生就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即使哥哥、弟弟讀的都是師大附中等名校,但是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矮他們一截。
因為成績不理想,我在十六七歲就休學進了空軍軍校。我還記得要報到的那天,清晨五點天色才露魚肚白,父親叫了部三輪車,帶我到臺北車站搭火車。在車站大廳,坐著許多年輕人,剃了個大光頭,戴著手銬,我非常好奇地看著他們,一絲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父親說,這些年輕人是犯人,在我未來的人生中,還會有機會看見他們。
我搭上駛往東港的慢車,父親在月臺上跟我揮手,我一直都很堅強,那一刻卻眼含熱淚。
即使是在那么低潮的時期,我都不曾放棄過自己。很多人常常會因為遭遇了一點挫折,便像世界末日要來臨一樣,給自己判了死刑。事實上,只要你還擁有積極的態(tài)度,你隨時都有機會扭轉未來的命運。
猶太人集中營解放六十周年時,媒體采訪了一位當年被關在集中營的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Victor Frankel),請他發(fā)表心得。
自身也遭受過地獄般折磨的弗蘭克爾表示,即使是處在最悲慘的狀況下,每個人的反應還是有所不同,最后能幸存的,并非人高馬大、身強體壯的人,而是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對人生充滿希望的人。他們中有人要活著出去和失散的女兒相聚,有人要活著出去寫一本見證歷史的書,有人要活著出去重建家園……正是這些強韌的意志力,讓他們即使在地獄里走了一遭,仍然能夠重返人間。
為什么遭受同樣的打擊,有些人的反應是憤怒,有些人的反應是寬恕 為什么遭受同樣的挫折,有人感到絕望,而有人卻看見希望
讓我們再進一步想一想,總是充滿憤怒和絕望的人,和那些即使遭遇逆境還是抱持寬恕和希望的人,他們會走向什么樣的人生呢 哪些人有機會獲得幸福?
親愛的讀者,相信你心中應該已經(jīng)有了答案。
有一次,我上“中廣”的某個廣播節(jié)目,主持人告訴我,節(jié)目就要停播了,能不能請我送給他和聽眾朋友幾句話,于是,我就說了肯尼迪總統(tǒng)的故事。
羅伯特 肯尼迪曾經(jīng)說過,他對哥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能夠在挫折中看到機會。約翰 肯尼迪在1959年當選美國總統(tǒng),當年蘇聯(lián)在人造衛(wèi)星領域領先一步,讓美國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肯尼迪就發(fā)下誓言,十年后要把美國人送上太空,扳回一城。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距離肯尼迪的豪言,正好是十年。
能夠成功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從未遭遇挫折,而是他能把挫折當成激勵自己的力量,肯尼迪總統(tǒn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可是只有常常為自己“+”自信、希望的人,才能在挫折中找到機會。
我想先從自己的家開始,分享3個兒子立言、立國和立行的故事。
2007年,我們家發(fā)生了很多事。有些是巧合、有些是長期累積而成的,但我真的認為很多是奇妙的“+”的安排。
那年,我們全家加起來剛好是20人。從1個人,到2個人,到6個人(4個孩子),一直到黑立行的第二個女兒9月誕生后,黑家是20人之家了。
這一年卡內基訓練剛好20歲。1987年12月16日“黃埔一期”在臺北耕莘文教院開始,當時只有一位講師(黑幼龍),現(xiàn)在加起來有100位講師了。二十年來,受過訓的學員也已經(jīng)“+”到16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