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jīng)常這樣形容一個人認真傾聽──“豎起耳朵”。言下之意,就是知道別人馬上要開口說話了,所以屏氣寧神,切斷一切噪聲源,支好架勢,打算仔細聽個明白。
我在這里要講的是無意識的聽覺注意──在一個十分熱鬧的場合,人聲嘈雜,而且你正與朋友相談甚歡。突然有人提起你的名字,這時,你會充耳不聞呢?還是會立即有所反應,好像耳朵就藏在口袋里,隨時準備蹦出來接招?
心理學研究表明,十有八九會是后者。
你的反應可能是,朝說話人望去,或者有意識地加強注意,以便聽清說話人下面說的話等。而那里,將成為你注意的主場,即便你正與朋友談話,即便周圍人聲鼎沸,即便你正在做別的事情,你的耳朵依然會選擇那里,把其他的聲源降格為背景聲音。
看到這里,腦海里是不是想起辦公室里經(jīng)常冒出的聲音:“是誰在說我呀?”而此時,通常很喧鬧,而且說話者正在忙別的事情。
或者,一個大平面中同時存在幾個談話的場子,正在聚精會神談論工作的你,突然聽到那邊八卦的一群人提及你的名字,你這時的反應呢?是不是即使談論再重要的事情也會開小差,甚至支起一只耳朵聽那邊?
我開始想起小時候,在自己的房間做作業(yè),爸媽在客廳看電視,電視聲音很大。突然,我會停下來,探出頭:“又說我什么壞話呢?”
場景都很熟悉,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它們有一個有趣的名稱──雞尾酒會效應。因常見于雞尾酒會上而聞名。
雞尾酒會的長桌上擺滿各式各樣的食品,與會者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擇喜歡的食品。兩只耳朵呢,也沒閑著,它們在做同樣的選擇題──在周圍音樂聲、談話聲、腳步聲、酒杯餐具的碰撞聲中,無意識地監(jiān)測周圍的話語環(huán)境。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會順著這個脈絡聽下去,不管環(huán)境多惡劣。
有意思吧!
當人的聽覺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時,意識會將一些無關的聲音刺激排除在外,而無意識卻在監(jiān)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與己有關,就能立即引起注意。那些無關的信息看似被屏蔽了,可是當它突然成為注意點時,則會迅速上升成為主角,其它的東西反而被屏蔽了。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無數(shù)個偶然,電視劇里或者現(xiàn)實中。
電視劇里,主角總是在混亂中聽到一個秘密、一種身世。關鍵的語言總是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被無意聽到。再大的喧鬧、再強的汽笛聲、再高分貝的音響,完全不影響主角聽到自己名字時的猛回頭……
你可能還很熟悉這樣的場景:
餐廳里,大家八卦一個緋聞女主角。你正在發(fā)表高論,突然瞥見女主角就坐在不遠處,你心存僥幸,她可能沒聽見吧!不成想,自此以后,她處處針對你。
最近,老板不太地道,老是在上班的時候吆喝誰又來晚了,誰要扣獎金了;下班之前卻突然開會,一開就是半個小時。你在茶水間抱怨兩句,結果,第二天就被叫去談話了。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一位女友與其男朋友分手了。其實很突然,某次,他們一起去另一個學校的哥兒們那兒參加聚會,回來就宣告關系結束。“以為我沒聽到?我對自己的名字敏感著呢”!
原來,女友中午在男生宿舍小寐,其他人都在三三兩兩瞎聊。突然,女友迷迷糊糊中聽到自己的名字,以為在做夢,不過聽覺倒是進入注意狀態(tài)。她聽到一個男生問男友,“你和她那個了嗎”?男友回答,“沒”。對方嘲笑,“肯定她不愿意”。男友回,“怎么會,我要是想的話早那個了”。
睜開眼睛前,女友就決定,與該男分手。
所以,永遠不要假設別人關上了耳朵,很多時候,它們藏在口袋里。
你看到無數(shù)人忙忙碌碌,汽笛聲此起彼伏,談笑聲熱火朝天,如果你以為這是隱蔽的場所,可以暢所欲言,那么,就等著為你的失言后悔吧。如同戰(zhàn)爭遺留下來的炸彈,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響起。在你以為一切都安全的時候,它會給你一個突然的襲擊,讓你猝不及防。
當然,也可以慶幸,你的耳朵,可能會發(fā)揮你意想不到的作用,給你無數(shù)的不確定。
比如,讓你發(fā)現(xiàn)一個驚天的秘密,看清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偶爾發(fā)現(xiàn)一下哪些人在背后嚼舌根,或者監(jiān)聽一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想要控制一下?以便于利益最大化?
或許沒轍。
因為一切都源于無意識,一切都發(fā)于偶然,盡管背后蘊藏的,可能是必然。
關節(jié)點:雞尾酒會效應
那些無關的信息看似被屏蔽了,可是當它突然成為注意點時,則會迅速上升成為主角,其它的東西反而被屏蔽了。
永遠不要假設別人關上了耳朵。很多時候,它們藏在口袋里。
你的耳朵,可能會發(fā)揮你意想不到的作用,給你無數(shù)的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