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恐、實戰(zhàn)案例(3)

俄羅斯與歐洲關系研究 作者:畢洪業(yè)


突然,他發(fā)現(xiàn)遠處的沙漠地帶有一個“飛毛腿”導彈的機動發(fā)射架正緩緩地移動。他立即拿望遠鏡仔細觀察,只見在這個發(fā)射架不遠的地方還停著兩個機動發(fā)射架。再向遠望去,他大吃一驚,只見隱隱約約有幾十個導彈發(fā)射架正在這個地區(qū)集結。他立即向指揮部報告了這一情況。

原來,這是薩達姆的一個作戰(zhàn)計劃。

“飛毛腿”導彈是薩達姆手中的“殺手锏”,伊拉克軍隊把保護“飛毛腿”看作是一件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大事。因此,伊軍千方百計地隱藏“飛毛腿”。

從開戰(zhàn)以來,伊軍發(fā)射了70余枚“飛毛腿”,雖然給多國部隊造成一些傷亡,但總體來看,收效甚微。薩達姆認為這是火力分散造成的,要集中火力,先消滅多國部隊的一個或兩個目標。如果能夠集中20枚甚至30枚導彈,同時射一個目標,肯定會摧毀它。即使美國人用“愛國者”導彈攔截,也不能同時對付這么多“飛毛腿”。

于是,一個大膽的計劃形成了:集中“飛毛腿”導彈,向以色列發(fā)起攻擊,把以色列拖進戰(zhàn)爭。

施瓦茨科普夫接到報告后,立即命令空軍直升機部隊以最快的速度把執(zhí)行搜尋任務的特種部隊官兵撤出來。

特種部隊官兵剛剛撤離這個地區(qū),美軍的A-10攻擊機便對“飛毛腿”導彈的集結地發(fā)起了猛烈的連續(xù)不斷的火力突擊。歷時6個小時的攻擊,使29枚“飛毛腿”導彈化為灰燼。

由于特種部隊的出色表現(xiàn),從1991年1月26日以后,伊拉克便沒有成功發(fā)射“飛毛腿”導彈的記錄了。這樣,就使海灣戰(zhàn)爭形勢向更有利于多國部隊的方向發(fā)展。被薩達姆導彈戰(zhàn)術折騰得暈頭轉向、驚恐不安的多國部隊,心里平靜了許多。那些被不時的警報尖叫聲,愛國者導彈的呼嘯聲,以及“飛毛腿”導彈的轟炸聲嚇得心驚肉跳的以色列等國公民,也從防空洞里走出來,臉上露出了笑容。

在表彰“沙漠風暴”行動中有功人員的早餐會上,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專門接見了特種部隊的這名士兵。切尼握著他的手說:“你從‘飛毛腿’導彈基地那兒來,你使以色列沒有被拖入戰(zhàn)爭,真了不起!”

3.格林納達行動

1983年10月13日,格林納達政府軍司令官奧斯汀和副總理科爾德一起發(fā)動了政變,將總理畢曉普秘密處決了。

事隔一星期,發(fā)動政變的軍方接管了政權,成立了以奧斯汀為首的“革命軍事委員會”,并軟禁了英國女王所任命的格林納達總督斯庫恩。懼怕格林納達“輸出革命”的東加勒比國家“緊急要求”美國出兵。美國的決策者也認為前蘇聯(lián)遠隔重洋,鞭長莫及,正是出兵的最好時機。

據(jù)美國情報部門當時掌握的數(shù)字,格林納達政府的兵力總共才2 000余人,編為兩個步兵營,一個野炮連和一個高炮連。格軍沒有空軍和海軍,也沒有坦克。比較能打仗的是古巴派去修建機場的一個七百余人的戰(zhàn)斗工兵營,包括百余名專家、顧問等,指揮員是古巴的托爾托洛上校。他們主要部署在薩林斯機場和附近營地,以及從機場到首都主要公路線上的一些據(jù)點。這些古巴人經過一定的正規(guī)訓練,裝備有小型高炮和輕型武器。

現(xiàn)在,格林納達這只“小雞”遇上了美國這把“牛刀”。美國“海豹”突擊隊和海軍陸戰(zhàn)隊的1500余人搭乘5艘兩棲艦船擔任“主攻手”。

空軍登陸部隊擔任作戰(zhàn)掩護和支援任務的是第22航空母艦戰(zhàn)斗群,內有排水量7.8萬噸的“獨立”號航空母艦,以及另外5艘戰(zhàn)斗艦艇。各類艦船15艘,總排水量在12萬噸以上。

如果將這些艦艇連成一片掛在天上,足以遮住格林納達首都圣喬治的陽光。此外,三四百名所謂多國警察部隊緊隨其后,好像趁火打劫的叫化子。

其實,美國早就瞄著格林納達的政局變化,早就暗地里進行著軍事準備。自從古巴派出工兵部隊幫助修建機場起,美軍就不斷地通過偵察衛(wèi)星監(jiān)視機場施工進度和古巴幫助修筑的其他軍事設施的情況。中央情報局的間諜、軍隊的特工人員動用了各種手段,在很短的時間內拿出了詳盡的地形和交通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