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累 積 定 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1)

每天懂一點經典心理學 作者:江樂興


說到累積定律,我們不由想到荀子寫的《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這段話歷史悠久,廣為傳誦,它講的是學習應當循序漸進,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這就是累積定律,它告訴我們: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并不是一定得做大事,其實沒有什么大事可做,要做好的是一些小事。把一件件的小事做好了,累積起來就變成了大事。這就是說,任何大成就或大災難都是不斷累積的結果。就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所說的道理一樣。

累積定律給我們的啟示

啟示1:累積小事,成就大事

潛力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不一步步地走,怎么可以行走千里呢?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屋子都不愿意去掃,他又怎么能夠平定天下呢?所以,千萬不要有“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的浮躁想法,那是不切實際,不利于我們實現目標的。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遠大的理想,但有些人不屑于做小事,沒有意識到小事對成就大事的意義,不懂得通過小事來修煉自己的能力。事實上,沒有一件大事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需要積累,這是一個最原始也是最簡單的真理。

如果說成功是質變,那么成功前的所有付出就是量變,只有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促使質變的發(fā)生。因此,當你沒有看到質變的發(fā)生時,千萬不要氣餒,這說明你還需要繼續(xù)積累量變,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努力,做好該做的每件事情,成功自然會到來。王永慶的成功就是源于從小事做起,并不懈地堅持。

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小時候因家庭貧寒,被迫輟學。在打工之時,他留心老板經營米店的竅門,學做生意。后來他自己開了一家米店。由于當時技術比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經?;煊猩沉?、小石頭等雜物買賣雙方對此見怪不怪,但王永慶則多了一份細心,他每次賣米之前,都會把米里的雜物揀干凈,就因為這一舉動,他的米店深受顧客的歡迎。

王永慶并沒有因此而滿足,他用心地盤算著顧客的消耗量,把握時間,制定比例,估計顧客的米差不多吃完時,他就主動將米送到顧客家中。這種細致周到的服務精神極好地方便了顧客,使自己的米店生意日漸紅火。

王永慶就是靠著這種從小處著眼、從細節(jié)入手,從眼前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解決了顧客一個又一個問題,使小小的米店生意逐漸紅火,然后一步一步走上臺灣首富之路。事業(yè)壯大后,王永慶沒有放棄專注細節(jié)的精神,他曾說:“我不僅僅做大的決策,而且更注意點點滴滴的管理,生產力會因此提高?!?/p>

有人說:“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奔毠?jié)與小事永遠是成就大事的根本,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王永慶的成功就是“積跬步成千里,積小流成江海”的生動寫照。小事或者細節(jié),通常容易被人忽略,就是這些不經意的小事和細節(jié),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和思想素質。

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以工作精確、細致著稱。他寫的每個字都十分工整,就像印刷出來的一樣。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就把工工整整地書寫作為自己成功的開端。我國體育名將周曉蘭,在球場上吃得了苦、忍得了痛。憑借堅強的意志力,不斷在小事上磨練自己,最后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運動員。

在我們的生活中,累積定律在各方面都有表現。對于科學家來說,只有不斷地實驗,不斷從失敗中總結教訓,從成功中總結經驗,才有可能有偉大的發(fā)明;對于學生來說,每天記20個單詞,一個月就可以記600個單詞;對于運動員來說,每天堅持訓練,每天進步一點點,慢慢地,就能提升自己的水平,在大賽中獲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