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這段歷史,項羽以下幾點做法還是能給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幫助。
一是沉著冷靜,以靜制動。
項羽是個急脾氣,但面對楚懷王熊心種種令他不滿意的做法,項羽卻選擇了沉默,選擇了觀察,耐心等待自己的機會。項羽的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對他的看法。而這一點對我們?nèi)嬲J識項羽的性格和為人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如果項羽當時跳出來,楚懷王不會對他客氣,即使不殺他,也會對項羽采取更加嚴厲的管制措施,不可能封項羽為副將隨宋義北上救趙,如果那樣項羽就完全沒有機會了。
項羽的這種成功也說明,能夠在關鍵時刻保持理智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考驗。有一副對聯(lián):沉著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無能的表現(xiàn)。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對項羽來說,作為一個兵家,他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把這一點堅持好,在他后來的戰(zhàn)斗道路上,有些事他太著急了,不夠理智,這也是導致他最終失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是目標明確,態(tài)度鮮明。
項羽雖然想重新獲得軍事上的領導權,重新樹立他們項家在起義軍中的地位,但是,項羽并不想公開反對楚懷王。項羽也明白,楚懷王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叔叔項梁那么厲害,都希望靠楚懷王來籠絡人心,他項羽也不可能徹底脫離楚懷王而獨立。
在當時的情況下,他盡管對楚懷王心存不滿,但楚懷王畢竟是天下起義軍之主。所以,他在奪權的過程中,始終擺出一副捍衛(wèi)楚國社稷的姿態(tài)。比如,他說宋義非社稷之臣,殺宋義之后又假裝說是楚懷王的命令,而殺掉宋義之后又及時派人報告了楚懷王。項羽所有這一切都使他的奪權行為變得具有合法色彩。
從這點上來看,項羽還是很有心機的,除了杰出的軍事才能外,他還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因此,楚國人,包括楚懷王都拿他沒有辦法。
這一點給我們的啟發(fā)就是,干什么事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看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不要超越自己的角色,一定要把自己的行為控制在合情、合理、合法的狀態(tài)里。
三是因勢利導,一招制敵。